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1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需要第10页
        1.1.2 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时代要求第10-11页
        1.1.3 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现实需要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3 研究评述第17页
    1.4 研究方案第17-19页
        1.4.1 研究目标第17页
        1.4.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2.1 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互动第19页
        2.1.2 有效互动第19页
        2.1.3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第19-20页
    2.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特点第20-21页
        2.2.1 交互性第20页
        2.2.2 主体性第20页
        2.2.3 主动性第20页
        2.2.4 高效性第20-21页
        2.2.5 地理思想和方法性第21页
    2.3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相关理论第21-24页
        2.3.1 有效教学理论第21页
        2.3.2 交往教学论第21-22页
        2.3.3 地理教学论第22页
        2.3.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2-24页
3.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一般标准第24-29页
    3.1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评价指标第24-27页
        3.1.1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第24-25页
        3.1.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评价指标第25-27页
    3.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一般标准表第27-29页
4.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现状及分析第29-43页
    4.1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第29-32页
        4.1.1 问卷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指标第29页
        4.1.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问卷调查分析第29-32页
    4.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课堂观察及分析第32-37页
        4.2.1 课堂观察目的、对象及时间第32页
        4.2.2 课堂观察指标第32-33页
        4.2.3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情况观察和实录第33-36页
        4.2.4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情况观察分析第36-37页
    4.3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访谈第37-41页
        4.3.1 访谈目的、对象第37页
        4.3.2 访谈项目及其结果第37-41页
    4.4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1-43页
5.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及应用第43-59页
    5.1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第43-51页
        5.1.1 紧扣互动目标,灵活选择互动内容第43-44页
        5.1.2 提高生生互动的比重,提倡合作互动第44-45页
        5.1.3 合理设计互动问题,提高提问技巧第45-47页
        5.1.4 规划互动时间,管理课堂秩序第47页
        5.1.5 评价多元,启发思考第47-48页
        5.1.6 引导主动互动,促进互动公平,扩大互动参与第48-49页
        5.1.7 互动表达到位,正确归因第49-50页
        5.1.8 树立正确的互动观,营造互动氛围第50-51页
    5.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的应用—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为例的教学设计第51-5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9-60页
    6.1 研究的基本结论第59页
    6.2 前景展望第59-60页
附录第60-64页
    附录1第60-62页
    附录2第62-63页
    附录3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组织GSK3β、STAT5A的影响
下一篇:助听设备联合无线调频系统对听障人群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