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9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 专著类文献分析 | 第11-12页 |
2. 期刊类文献分析 | 第12-13页 |
3. 学位论文类分析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7页 |
(六)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 制度 | 第17页 |
3. 教育督导 | 第17-18页 |
4. 教育视导 | 第18页 |
5. 教育督导制度 | 第18-19页 |
一、新中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分析 | 第19-37页 |
(一) 教育督导制度的开端与初步发展(1949-1956) | 第19-22页 |
1. 背景分析 | 第19页 |
2. 制度梳理 | 第19-20页 |
3. 特点分析 | 第20-22页 |
(二) 教育督导制度的再探索与混乱停滞(1957-1976) | 第22-25页 |
1. 背景分析 | 第22-23页 |
2. 制度梳理 | 第23页 |
3. 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4. 制度评价 | 第25页 |
(三) 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与重建阶段(1977-1991) | 第25-30页 |
1. 背景分析 | 第25-26页 |
2. 制度梳理 | 第26-28页 |
3. 特点分析 | 第28-30页 |
(四)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92-至今) | 第30-37页 |
1. 背景分析 | 第30页 |
2. 制度梳理 | 第30-33页 |
3. 特点分析 | 第33-35页 |
4. 制度评价 | 第35-37页 |
二、我国教育督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1页 |
(一) 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第37页 |
(二) 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够规范且独立性差 | 第37-38页 |
(三) 教育督导成员的素质不高 | 第38-39页 |
(四) 教育督导经费及工作条件有待进一步落实 | 第39页 |
(五) 教育督导法律规范不够健全 | 第39-40页 |
(六) 督学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40-41页 |
三、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整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一) 尽快形成中央与各级督导机构之间的网络化建设 | 第41-42页 |
(二) 及时更新教育督导理念,认识教育督导的重要性 | 第42-43页 |
(三) 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是我国今后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方向 | 第43页 |
(四) 教育督导自身的建设要走创新之路 | 第43-44页 |
(五) 加强国家与地方教育督导法制化的建设是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的基础 | 第44-45页 |
(六) 督学专业化是我国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获奖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