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超声波辅助水溶液球磨去除污染水体中六价铬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8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地表水污染状况第11页
        1.1.2 铬元素性质及存在状态第11-12页
        1.1.3 六价铬的来源及危害第12-14页
    1.2 六价铬的去除技术第14-20页
        1.2.1 物理方法第14页
        1.2.2 生物方法第14-15页
        1.2.3 化学方法第15-17页
        1.2.4 零价铁还原法第17-20页
    1.3 超声球磨法第20-26页
        1.3.1 超声波第20-25页
        1.3.2 超声球磨法第25-26页
    1.4 论文研究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6-28页
        1.4.1 论文研究意义和目的第26页
        1.4.2 论文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第28-34页
    2.1 实验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第28-29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9-31页
        2.2.1 实验主要仪器第29-30页
        2.2.2 实验材料第30页
        2.2.3 实验主要方案第30-31页
    2.3 样品表征及检测第31-34页
        2.3.1 六价铬浓度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第31-32页
        2.3.2 总铬浓度测定第32-33页
        2.3.3 荧光强度测定第33页
        2.3.4 X射线衍射分析第33页
        2.3.5 XPS检测分析第33页
        2.3.6 pH值检测第33-34页
第3章 超声球磨法去除污染水体中六价铬的机理研究第34-51页
    3.1 超声球磨法处理不同浓度六价铬污染水体第35-42页
        3.1.1 浓度为42mg/L六价铬污染水体第35-37页
        3.1.2 浓度为83mg/L六价铬污染水体第37-39页
        3.1.3 浓度为166mg/L六价铬污染水体第39-41页
        3.1.4 去除六价铬的协同作用分析第41页
        3.1.5 六价铬浓度变化小结第41-42页
    3.2 超声球磨法处理六价铬污染水体中总铬分析第42页
    3.3 超声球磨法处理六价铬污染水体中自由基离子分析第42-44页
    3.4 超声球磨法处理六价铬污染水体中XRD结果分析第44-46页
        3.4.1 六价铬污染水体中沉淀物XRD图谱分析第44页
        3.4.2 有无六价铬水体中沉淀物XRD对比图谱分析第44-46页
    3.5 超声球磨法处理六价铬污染水体中XPS结果分析第46-47页
    3.6 超声球磨法去除污水中六价铬机理分析第47-49页
        3.6.1 超声波去除六价铬作用第47-48页
        3.6.2 球磨去除六价铬作用第48页
        3.6.3 超声球磨法去除六价铬作用第48-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超声球磨法去除污染水体六价铬的工艺参数研究第51-62页
    4.1 pH值第52-53页
        4.1.1 pH值对六价铬浓度的影响第52-53页
        4.1.2 不同pH值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第53页
    4.2 球液比第53-55页
        4.2.1 球液比对六价铬浓度的影响第54-55页
        4.2.2 不同球液比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第55页
    4.3 还原铁粉第55-57页
        4.3.1 还原铁粉对六价铬浓度的影响第56页
        4.3.2 不同还原铁粉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第56-57页
    4.4 频率第57-59页
        4.4.1 频率对六价铬浓度的影响第57-58页
        4.4.2 不同频率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第58-59页
    4.5 气体氛围第59-60页
        4.5.1 气体氛围对六价铬浓度的影响第59-60页
        4.5.2 不同气体氛围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结论第62-64页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棒状钛包铝基惰性复合阳极材料的脉冲电沉积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表征
下一篇:锌—铈无机抗菌材料的优化制备及协同抑菌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