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2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3页 |
(一)童年游戏消逝的时代寻觅 | 第10-11页 |
(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需要 | 第11页 |
(三)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的现实呼唤 | 第11-12页 |
(四)传统民间游戏现状研究的不足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传统民间游戏概念界定与分类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二)传统民间游戏价值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三)传统民间游戏传承与保护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四)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开发运用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五)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状况的相关研究 | 第19页 |
(六)简评 | 第19-20页 |
三、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2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20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1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六、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一章 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概述 | 第23-31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一)游戏 | 第23页 |
(二)民间游戏 | 第23-24页 |
(三)传统民间游戏 | 第24页 |
二、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的类型 | 第24-25页 |
三、传统民间游戏的价值 | 第25-31页 |
(一)本体价值 | 第25-27页 |
(二)工具价值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现状 | 第31-44页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31-33页 |
(一)调查工具 | 第31-32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32-33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33页 |
(四)数据处理 | 第33页 |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33-44页 |
(一)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二)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条件与支持 | 第35-39页 |
(三)幼儿教师的传统民间游戏素养 | 第39-44页 |
第三章 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 第44-55页 |
一、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中的问题 | 第44-50页 |
(一)开展的出发点缺少儿童视角 | 第44-45页 |
(二)游戏的环境与条件欠缺 | 第45-47页 |
(三)与幼儿园现有课程未有机融合 | 第47-48页 |
(四)幼儿教师对游戏的引导不到位 | 第48-50页 |
二、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50-55页 |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价值选择的功利性取向 | 第50-51页 |
(二)幼儿教师的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不足 | 第51-52页 |
(三)幼儿教师缺乏课程的资源整合意识与能力 | 第52-53页 |
(四)传统民间游戏自身因素的限制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策略 | 第55-64页 |
一、树立和实现幼儿本位的核心价值追求 | 第55-57页 |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而开展 | 第55-56页 |
(二)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而开展 | 第56页 |
(三)基于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与培养而开展 | 第56-57页 |
二、将传统民间游戏有机地融入幼儿园课程 | 第57-59页 |
(一)选编游戏以符合幼儿的生活认知 | 第57-58页 |
(二)课程创生以整合于幼儿园现有课程 | 第58-59页 |
三、营造兼具计划性与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 第59-60页 |
(一)协调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提供时间和场地的保障 | 第59-60页 |
(二)优化活动材料,促生幼儿的传统民间游戏行为 | 第60页 |
(三)调动家长因素,将传统民间游戏延展至幼儿家庭 | 第60页 |
四、提高教师的游戏支持与指导能力 | 第60-64页 |
(一)遵循游戏自然属性,将游戏精神贯穿游戏开展始终 | 第61-62页 |
(二)深入观察与反思,给予游戏恰当的支持与引导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