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前言 | 第9-15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1. 供电公司 | 第15页 |
2. 电网 | 第15-16页 |
3. 自然灾害 | 第16页 |
4. 应急管理 | 第16-17页 |
5.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 第17-18页 |
6. 供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 第18页 |
(二)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22页 |
1.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2. 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潍坊供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适用性论证 | 第20-22页 |
三、潍坊供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2-47页 |
(一) 潍坊供电公司基本情况 | 第22页 |
(二) 潍坊供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情况介绍 | 第22-36页 |
1. 风险管控 | 第22-24页 |
2. 应急建设 | 第24-28页 |
3. 预警响应 | 第28-35页 |
4. 后续处置 | 第35-36页 |
5. 贯穿于整个周期的信息披露 | 第36页 |
(三) 潍坊供电公司2010年大风寒潮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 第36-40页 |
1. 风险管控阶段 | 第37页 |
2. 应急准备阶段 | 第37-38页 |
3. 预警响应阶段 | 第38-40页 |
4. 后续处置阶段 | 第40页 |
5. 信息披露 | 第40页 |
(四) 潍坊市供电公司大风寒潮应急管理的成效 | 第40-43页 |
1. 风险管控提高电网抗灾能力 | 第41页 |
2. 应急建设保障抗灾成功 | 第41页 |
3. 高效预警响应确保灾情在控、能控 | 第41-42页 |
4. 高效后续处置保证灾后恢复 | 第42页 |
5. 正确信息披露做好舆情引导 | 第42-43页 |
(五) 潍坊市供电公司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1. 潍坊市供电公司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2. 潍坊市供电公司应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四、完善潍坊供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议 | 第47-54页 |
(一) 加强风险管控,开展电网全面诊断 | 第47-48页 |
1. 电网结构 | 第47页 |
2. 电网设备 | 第47页 |
3. 电网运行 | 第47-48页 |
4. 通信设备 | 第48页 |
5. 应急体系 | 第48页 |
(二) 加强应急资源保障建设 | 第48-49页 |
1. 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 | 第48页 |
2. 加强应急通信、应急指挥中心技术保障 | 第48-49页 |
3. 加强应急物资维护保养、配送 | 第49页 |
(三) 加强应急预警响应过程中的客户优质服务工作 | 第49-52页 |
1. 明确优质服务组织和职责 | 第50页 |
2. 加强应急过程中的信息监测和报送 | 第50页 |
3. 加强现场应急服务 | 第50-51页 |
4. 加强工作协同 | 第51页 |
5. 加强重大敏感客户投诉事件处理 | 第51-52页 |
(四) 加强灾害后续处置工作中的预案评价修订 | 第52-54页 |
1. 评价分工和人员构成 | 第52页 |
2. 明确评价依据和要点 | 第52-53页 |
3. 评价方法 | 第53页 |
4. 评价程序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