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悬索桥桥面系的构建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与优化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悬索桥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1.1.1 悬索桥的历史起源 | 第12页 |
1.1.2 现代悬索桥的发展 | 第12-15页 |
1.1.3 我国悬索桥在新世纪的高速发展 | 第15页 |
1.2 稳定型悬索桥的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稳定型悬索桥的简介 | 第15-16页 |
1.2.2 稳定型悬索桥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内容的提出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悬索桥设计计算理论 | 第20-40页 |
2.1 悬索桥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2.1.1 弹性理论 | 第20-21页 |
2.1.2 挠性理论 | 第21-22页 |
2.1.3 有限位移理论 | 第22-23页 |
2.1.4 有限单元法 | 第23-25页 |
2.2 桥面系结构的杆件分析理论 | 第25-38页 |
2.2.1 箱型梁的自由扭转 | 第26-30页 |
2.2.2 箱型梁的约束扭转 | 第30-34页 |
2.2.3 工字型梁扭转受力分析 | 第34-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薄壁杆件的数值分析 | 第40-52页 |
3.1 未封口与封口薄壁杆件 | 第40页 |
3.2 矩形截面薄壁杆件有限元模型 | 第40-42页 |
3.3 边界条件及荷载的施加 | 第42-43页 |
3.4 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3.4.1 杆件纵边竖直方向变化 | 第44页 |
3.4.2 杆件自由端竖直方向位移 | 第44-45页 |
3.4.3 杆件壁厚变化对扭转角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4 杆件长度变化对扭转角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5 杆件封口与未封口时的切应力 | 第48-49页 |
3.4.6 约束位置对封口与未封口杆件位移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 结论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局部桥面系结构的受力分析 | 第52-64页 |
4.1 三种梁的截面尺寸 | 第52-53页 |
4.2 局部桥面系简图 | 第53-54页 |
4.3 局部桥面系的边界约束 | 第54-56页 |
4.4 局部桥面系的受力分析 | 第56-61页 |
4.4.1 对角力对局部桥面系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2 弯矩对局部桥面系的影响 | 第57-60页 |
4.4.3 梁壁厚对局部桥面系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结论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稳定型悬索桥的受力分析 | 第64-86页 |
5.1 稳定型悬索桥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4-67页 |
5.1.1 桥梁基本参数 | 第64-66页 |
5.1.2 稳定型悬索桥网格划分 | 第66-67页 |
5.2 悬索桥有限元单元 | 第67-72页 |
5.2.1 非线性空间杆单元,见图5.3所示 | 第67-68页 |
5.2.2 非线性空间梁单元,见图5.4所示 | 第68-72页 |
5.3 稳定型悬索桥静力荷载变形分析 | 第72-73页 |
5.4 稳定型悬索桥静力荷载变形分析 | 第73-80页 |
5.4.1 荷载设置 | 第73-76页 |
5.4.2 竖向位移 | 第76-80页 |
5.5 稳定型悬索桥模态分析 | 第80-84页 |
5.5.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81页 |
5.5.2 频率和振型 | 第81-84页 |
5.6 结论 | 第84-8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页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