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环流取热器内流动、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创新点 | 第9-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1.1 催化裂化取热技术 | 第16-22页 |
1.1.1 内取热技术 | 第16-17页 |
1.1.2 外取热技术 | 第17-20页 |
1.1.3 再生剂调温技术 | 第20-22页 |
1.2 流化床内床层与壁面间的传热 | 第22-29页 |
1.2.1 概述 | 第22页 |
1.2.2 传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1.2.3 床层与传热表面间的传热模型 | 第25-29页 |
1.3 传热强化技术 | 第29-36页 |
1.4 气固流化床内流动及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6-39页 |
1.4.1 气固两相流的数学描述 | 第36页 |
1.4.2 颗粒动理学理论 | 第36-37页 |
1.4.3 气固曳力模型 | 第37-38页 |
1.4.4 壁面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 第38-39页 |
1.5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9-40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装置和测试方法 | 第40-59页 |
2.1 实验内容 | 第40页 |
2.2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40-43页 |
2.3 实验介质及操作条件 | 第43-44页 |
2.3.1 实验介质 | 第43-44页 |
2.3.2 实验操作条件 | 第44页 |
2.4 颗粒团与加热管表面间传热系数测量 | 第44-51页 |
2.4.1 传热系数测量系统 | 第44-46页 |
2.4.2 加热节的设计结构 | 第46-47页 |
2.4.3 热电偶方位布置 | 第47页 |
2.4.4 传热系数的测量原理 | 第47-48页 |
2.4.5 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 第48-49页 |
2.4.6 传热系数测量误差分析 | 第49-51页 |
2.5 加热管表面颗粒团参数的测量 | 第51-58页 |
2.5.1 颗粒团更新理论 | 第51-52页 |
2.5.2 颗粒团参数测量方法 | 第52-53页 |
2.5.3 光纤探针的标定 | 第53-54页 |
2.5.4 光纤探针的固定方法 | 第54-56页 |
2.5.5 气泡相和颗粒团相间临界电压值的确定 | 第56-5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3章 自由床取热器传热和流动特性的研究 | 第59-78页 |
3.1 床层膨胀高度 | 第59-61页 |
3.2 传热系数和颗粒团参数的径向分布 | 第61-64页 |
3.3 操作气速对传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64-67页 |
3.4 操作气速对稀相区传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3.5 静床高度对传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3.6 传热模型的改进 | 第70-7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4章 环流床取热器传热和流动特性的研究 | 第78-87页 |
4.1 传热管壁面传热系数的径向分布 | 第78-79页 |
4.2 颗粒团特征参数的径向分布 | 第79-82页 |
4.3 内环分布器操作气速的影响 | 第82-83页 |
4.4 外环分布器操作气速的影响 | 第83-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环流床取热器的传热强化位置及强化机理分析 | 第87-99页 |
5.1 总体传热效果的比较 | 第87-88页 |
5.2 传热强化高度 | 第88-90页 |
5.3 加热管表面颗粒滞流层厚度的评估 | 第90-91页 |
5.4 径向分布特性的比较 | 第91-95页 |
5.5 轴向分布特性的比较 | 第95-96页 |
5.6 表观气速对传热强化过程的影响 | 第96-97页 |
5.7 关于环流床外取热器工业应用的简要分析 | 第97-9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流化床取热器内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99-131页 |
6.1 数学模型 | 第99-102页 |
6.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7页 |
6.2.1 模拟对象及条件设置 | 第102-104页 |
6.2.2 模拟高度的确定 | 第104-105页 |
6.2.3 网格尺寸的选取 | 第105-107页 |
6.3 模拟参数的确定 | 第107-110页 |
6.3.1 颗粒团当量直径 | 第107页 |
6.3.2 壁面反射系数 | 第107-110页 |
6.4 自由床取热器内气固流动特性的研究 | 第110-116页 |
6.4.1 径向分布规律 | 第110-111页 |
6.4.2 轴向分布规律 | 第111页 |
6.4.3 表观气速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6.4.4 加热管径向位置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6.5 环流床取热器内气固流动特性的研究 | 第116-124页 |
6.5.1 径向分布规律 | 第116-117页 |
6.5.2 轴向分布规律 | 第117页 |
6.5.3 表观气速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6.5.4 加热管径向位置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6.6 两种流化床取热器内流动行为的比较 | 第124-129页 |
6.6.1 时空分布特征的比较 | 第124-126页 |
6.6.2 轴向和径向分布特征的比较 | 第126-129页 |
6.7 关于模拟结果的讨论 | 第129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符号说明 | 第134-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附录 表面流动参数的处理程序 | 第149-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54-15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