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记体文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刘辰翁散文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 刘辰翁散文研究的主要专著 | 第10页 |
| 2. 刘辰翁散文研究的主要论文 | 第10页 |
| 3. 关于艺术特色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一、记体文的发展概况 | 第12-18页 |
| (一)记体文的渊源 | 第12-14页 |
| (二)记体文的先导 | 第14-16页 |
| (三)南宋及以前记体文之发展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刘辰翁记体文的分类 | 第18-27页 |
| (一)学记、书院记 | 第18-20页 |
| (二)寺、院、庵、斋记 | 第20-23页 |
| (三)堂观、楼记 | 第23-27页 |
| 三、刘辰翁记体文的艺术特点 | 第27-39页 |
| (一)文风奇崛、手法多变 | 第27-31页 |
| 1. 文风奇崛 | 第27-29页 |
| 2. 手法多变 | 第29-31页 |
| (二)取法诸家、善用典故 | 第31-34页 |
| 1. 取法诸家 | 第31-32页 |
| 2. 善用典故 | 第32-34页 |
| (三)行文曲折、句式参差错落 | 第34-39页 |
| 1. 行文曲折 | 第34-36页 |
| 2. 句式参差错落 | 第36-39页 |
| 四、刘辰翁记体文体现的个性及思想 | 第39-49页 |
| (一)爱憎分明、峻洁之气 | 第39-42页 |
| 1. 爱憎分明 | 第39-41页 |
| 2. 峻洁之气 | 第41-42页 |
| (二)儒家为本、佛道阐释 | 第42-49页 |
| 1. 儒家为本 | 第43-44页 |
| 2. 佛家阐释 | 第44-46页 |
| 3. 道家阐释 | 第46-49页 |
| 总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