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基于种群增长模型的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生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1 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研究第13-15页
        1.2.2 关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关系的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论文的创新第18-19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共生发展的理论分析第19-38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1 功能金融理论第19-20页
        2.1.2 金融脱媒理论第20页
        2.1.3 大数据信用理论第20-21页
        2.1.4 普惠金融理论第21-22页
    2.2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关系的相关理论第22-31页
        2.2.1 竞争理论分析第22-24页
        2.2.2 合作理论分析第24-27页
        2.2.3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双方关系的发展格局第27-31页
    2.3 金融共生性理论第31-38页
        2.3.1 金融共生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第31-32页
        2.3.2 金融共生的理论模型第32-36页
        2.3.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生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第36-38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生发展的现状分析第38-55页
    3.1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第38-45页
        3.1.1 互联网金融行业数据分析第38-43页
        3.1.2 互联网金融的五种平台模式第43-45页
    3.2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第45-50页
        3.2.1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余额第45-48页
        3.2.2 商业银行的行业指标分析第48-50页
    3.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生合作的案例分析第50-55页
        3.3.1 光大信用卡中心牵手百融金服的大数据风控合作第51-52页
        3.3.2 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携手合作建立直销银行第52-55页
第4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共生发展的实证分析第55-66页
    4.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第55-61页
        4.1.1 模型构建第55-57页
        4.1.2 数据来源及说明第57-61页
    4.2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共生性检验第61-66页
        4.2.1 共生影响分析第61页
        4.2.2 环境容量影响回归分析第61-63页
        4.2.3 共生模式分析第63-66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6-72页
    5.1 研究结论第66-67页
    5.2 政策建议 1:促进金融功能结构互补第67-68页
        5.2.1 期限匹配:关于“资源配置”功能的整合第67页
        5.2.2 渠道改革:关于“支付结算”功能的整合第67-68页
        5.2.3 大数据征信:关于“风险控制”功能的整合第68页
    5.3 政策建议 2:互联网大数据战略合作第68-69页
        5.3.1 用户消费信息共享第68页
        5.3.2 征信模式大数据化第68-69页
        5.3.3 多维度数据打造供应链金融第69页
    5.4 政策建议 3: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第69-72页
        5.4.1 督促互联网金融立法落地第69-70页
        5.4.2 加强多部委联动监管执法第70-71页
        5.4.3 推进互金圈行业自我监督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成果第76-77页
附录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生实证分析的原始数据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劳动力转型对东亚制造业分工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全面成本管理在临邑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