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0.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9-11页 |
0.2.1 论意义 | 第9-10页 |
0.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0.3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3页 |
0.3.1 叙事学理论 | 第11页 |
0.3.2 纪录片理论 | 第11-12页 |
0.3.3 纪录片叙事策略 | 第12-13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4.1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0.4.2 影像文本分析法 | 第13页 |
0.4.3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0.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纪录片中的本文文化呈现 | 第15-17页 |
1.1 本土文化理论综述 | 第15页 |
1.2 本土文化的构成要素 | 第15-17页 |
2 纪录片本土文化呈现的叙事策略——以《长城:中国的故事》为例 | 第17-36页 |
2.1 《长城:中国的故事》介绍 | 第17页 |
2.2 本土文化要素分析 | 第17-18页 |
2.3 《长城:中国的故事》本土文化呈现的叙事结构分析 | 第18-27页 |
2.3.1 跨时空的叙事结构 | 第18-19页 |
2.3.2 线性的叙事结构 | 第19-20页 |
2.3.3 并列式的叙事结构 | 第20-22页 |
2.3.4 微叙事 | 第22-25页 |
2.3.5 对照叙事 | 第25-26页 |
2.3.6 故事化叙事 | 第26-27页 |
2.4 《长城:中国的故事》中本土文化呈现的叙事视角分析 | 第27-31页 |
2.4.1 全知视角 | 第27-29页 |
2.4.2 限知视角 | 第29-31页 |
2.5 《长城:中国的故事》中本土文化呈现的叙事时间分析 | 第31-33页 |
2.5.1 时间的表述形态与地域文化 | 第31-32页 |
2.5.2 时间刻度的人文化 | 第32-33页 |
2.6 《长城:中国的故事》中本土文化呈现的叙事意象分析 | 第33-36页 |
2.6.1 意象的原型及其释义 | 第33页 |
2.6.2 意象的选择与组合 | 第33-36页 |
3 纪录片本土文化呈现的问题与反思 | 第36-42页 |
3.1 问题 | 第36-39页 |
3.1.1 真实再现与虚假 | 第36-37页 |
3.1.2 多元文化的处理 | 第37-38页 |
3.1.3 全球化的回应 | 第38-39页 |
3.2 反思 | 第39-42页 |
3.2.1 本土文化呈现中的奇观化表现 | 第39-40页 |
3.2.2 本土文化与全球化在纪录片传播中的关系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