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一) 本课题的研究动机 | 第10页 |
1、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行新课程的现实需要 | 第10页 |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解决现行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不足的有效途径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 第10-12页 |
1、国外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10-12页 |
2、国内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12页 |
(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四)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五)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一、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引领 | 第14-18页 |
(一) 理念支柱——新课程理念 | 第14-15页 |
1、整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 第14页 |
2、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 第14页 |
3、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 第14-15页 |
4、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机会和平台 | 第15页 |
(二) 理论支柱—教育学理论 | 第15-18页 |
1、杜威的"做中学" | 第15-16页 |
2、陶行知的"知做合一"理论 | 第16页 |
3、约瑟夫·施瓦布的"实践的课程模式"理论 | 第16-17页 |
4、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二、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设计的研究 | 第18-26页 |
(一) 基本概念释义 | 第18页 |
1、校本课程 | 第18页 |
2、课程设计 | 第18页 |
(二) 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1、因地制宜原则 | 第19页 |
2、主体性原则 | 第19页 |
3、应用性原则 | 第19页 |
4、探索性原则 | 第19页 |
5、趣味性原则 | 第19页 |
(三) 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 | 第19-20页 |
1、知识目标的设计 | 第20页 |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 | 第20页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 第20页 |
(四) 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 | 第20-22页 |
1、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策略 | 第20-21页 |
2、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构建 | 第21-22页 |
(五) 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 第22-26页 |
1、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五个环节 | 第23-24页 |
2、教学模式设计示例 | 第24-26页 |
三、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 第26-44页 |
(一) 学校环境分析 | 第26页 |
1、学校制度分析 | 第26页 |
2、学校的课程资源分析 | 第26页 |
(二) 研究对象分析 | 第26-28页 |
1、高中生认知特点分析 | 第26-27页 |
2、开展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的问卷调查研究 | 第27-28页 |
(三) 研究变量的鉴定 | 第28-29页 |
1、主变量的确定 | 第28页 |
2、因变量的确定 | 第28-29页 |
(四)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五) 课程的实施 | 第29-36页 |
1、课程教学模式 | 第29页 |
2、课程的实施过程 | 第29-30页 |
3、桂林中学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实施具体方案 | 第30-31页 |
4、课程实施的案例分析 | 第31-36页 |
(六) 课程的实施效果 | 第36-44页 |
1、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2、纸笔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 第37-41页 |
3、学生访谈纪录 | 第41-43页 |
4、学生感想与和建议 | 第43-44页 |
四、结论及反思 | 第44-47页 |
(一) 结论 | 第44-45页 |
1、本研究课题验证了基于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在中学里实施的可行性 | 第44页 |
2、研究对象在接受化学实验的校本课程后,成效显著 | 第44页 |
3、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课程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第44-45页 |
(二) 反思和建议 | 第45-47页 |
1、困难与问题 | 第45页 |
2、思考和建议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1 | 第50-51页 |
附录2 | 第51-54页 |
附录3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