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的分离鉴定及胞外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符号说明第16-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1页
    引言第19页
    1.1 药用植物的概述第19-21页
        1.1.1 药用植物第19-20页
        1.1.2 药用植物的生物学功能第20-21页
    1.2 黄精的研究概述第21-23页
        1.2.1 黄精第21-22页
        1.2.2 黄精的生物学功能第22页
        1.2.3 黄精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第22页
        1.2.4 黄精多糖结构的研究第22-23页
    1.3 黄芪的研究概述第23-24页
        1.3.1 黄芪第23页
        1.3.2 黄芪的生物学功能第23-24页
        1.3.3 黄芪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第24页
    1.4 内生菌的研究概述第24-27页
        1.4.1 内生菌第24-25页
        1.4.2 内生菌的分离鉴定第25-26页
        1.4.3 内生菌的生物学功能第26页
        1.4.4 内生菌与植物的关系第26-27页
    1.5 胞外多糖的概述第27-29页
        1.5.1 多糖第27-28页
        1.5.2 细菌表面多糖第28页
        1.5.3 胞外多糖的结构第28-29页
        1.5.4 胞外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第29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第31-55页
    引言第31页
    2.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2.1.1 植物材料与菌株第31页
        2.1.2 试剂和耗材第31-32页
        2.1.3 主要仪器第32页
        2.1.4 培养基第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6页
        2.2.1 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分离与纯化第33页
        2.2.2 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培养及处理方法第33页
        2.2.3 抗菌活性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筛选第33-34页
        2.2.4 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产胞外多糖的筛选第34-35页
        2.2.5 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第35页
        2.2.6 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5-36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54页
        2.3.1 黄精和黄芪内生菌形态分析第36-37页
        2.3.2 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第37-40页
        2.3.3 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产胞外多糖的测定第40-42页
        2.3.4 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结果第42-45页
        2.3.5 黄精和黄芪内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45-54页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54-55页
第三章 黄精内生菌B3和黄芪内生菌Z7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第55-75页
    引言第55页
    3.1 实验材料第55页
        3.1.1 主要仪器第55页
        3.1.2 试剂和耗材第55页
    3.2 试验方法第55-58页
        3.2.1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第55-56页
        3.2.2 胞外多糖性质的研究第56-58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73页
        3.3.1 多糖的DEAE-52离子柱纯化第58页
        3.3.2 多糖的Sephacryl-300凝胶柱纯化第58-59页
        3.3.3 EPS-B3,EPS-Z7总糖含量的测定第59-60页
        3.3.4 EPS-B3,EPS-Z7蛋白含量的测定第60-61页
        3.3.5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第61-65页
        3.3.6 多糖单糖组分分析第65-70页
        3.3.7 多糖红外光谱分析第70-73页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73-75页
第四章 黄精内生菌EPS-B3和黄芪内生菌EPS-Z7生物活性的研究第75-97页
    引言第75页
    4.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75-76页
        4.1.1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第75页
        4.1.2 实验试剂第75-76页
        4.1.3 主要仪器第76页
    4.2 实验方法第76-81页
        4.2.1 多糖抑菌的测定与比较第76页
        4.2.2 多糖抗氧化的测定与比较第76-78页
        4.2.3 多糖体外抗肿瘤的测定第78-79页
        4.2.4 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影响第79-8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1-94页
        4.3.1 多糖抑菌的测定与比较第81-82页
        4.3.2 多糖抗氧化的测定与比较第82-86页
        4.3.3 多糖体外抗肿瘤的研究第86-88页
        4.3.4 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影响第88-94页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94-97页
全文总结与讨论第97-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根霉胞外多糖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
下一篇:新型N-糖基转移酶酶学性质以及蛋白N-糖链修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