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商业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对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的现状第10页
    1.3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框架第11-13页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发展现状第13-27页
    2.1 简述纯电动汽车第13-14页
        2.1.1 纯电动汽车的定义第13页
        2.1.2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原理第13页
        2.1.3 车载蓄电池的发展现状第13-14页
    2.2 纯电动汽车的优点第14-15页
    2.3 纯电动汽车市场销售现状第15-17页
    2.4 纯电动汽车SWOT分析第17-22页
        2.4.1 优势分析第17-19页
        2.4.2 劣势分析第19页
        2.4.3 机遇分析第19-21页
        2.4.4 威胁分析第21-22页
    2.5 纯电动汽车消费者态度分析第22-27页
        2.5.1 问卷调查的提出第22页
        2.5.2 问卷调查的设计第22-23页
        2.5.3 问卷调查的实施第23页
        2.5.4 问卷调查的分析第23-26页
        2.5.5 问卷调查的总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理论分析第27-40页
    3.1 中国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发展阶段分析第27页
    3.2 我国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第27-29页
        3.2.6 快速充电模式第28页
        3.2.7 常规充电模式第28页
        3.2.8 机械充电模式第28-29页
    3.3 消费者行为理论简介第29-30页
    3.4 无差异曲线分析能源供给方式第30-40页
        3.4.1 经济性和实用性在无差异曲线中的应用第30-32页
        3.4.2 限制线在无差异曲线中的意义第32-33页
        3.4.3 限制线和无差异曲线的组合意义第33-37页
        3.4.4 限制线和无差异曲线实际应用第37-40页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机械充电商业模式分析第40-48页
    4.1 商业模式画布模型第40-41页
        4.1.5 简述商业模式画布第40页
        4.1.6 画布各部分之间关系第40-41页
    4.2 机械充电商业模式画布第41-45页
        4.2.1 价值主张第41-42页
        4.2.2 关键资源第42页
        4.2.3 关键伙伴第42-43页
        4.2.4 关键活动第43页
        4.2.5 目标客户第43页
        4.2.6 渠道通路第43-44页
        4.2.7 顾客关系第44页
        4.2.8 成本结构第44页
        4.2.9 收入来源第44-45页
    4.3 机械充电商业模式实施的重要条件第45-46页
    4.4 情景再现第46-48页
第五章 总结第48-50页
    5.1 机械充电商业模式总结第48-49页
    5.2 本文研究局限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5页
    附录一 关于电动汽车及其充电的问卷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基于农业银行天津分行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B公司库存管理优化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