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基于农业银行天津分行的案例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目前我国操作风险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目前我国操作风险研究的不足第11-12页
        1.3.2 操作风险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2页
    1.4 本文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2-14页
第二章 操作风险理论概述第14-22页
    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点第14-15页
    2.2 操作风险的分类第15-16页
    2.3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特征与原因探究第16-17页
        2.3.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第16页
        2.3.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探究第16-17页
    2.4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基本情况分析第17-22页
        2.4.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研究第17-19页
        2.4.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第三章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第22-28页
    3.1 内部控制的含义第22-23页
        3.1.1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内部控制系统框架理论第22页
        3.1.2 中国银监会关于内部控制的监管实践第22-23页
    3.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原则第23-24页
        3.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第23页
        3.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基本原则第23-24页
    3.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关系分析第24-28页
        3.3.1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防范操作风险第24-26页
        3.3.2 操作风险的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第26-28页
第四章 农行天津分行操作风险分析第28-38页
    4.1 农行天津分行简介第28页
    4.2 中国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第28-30页
    4.3 农行天津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基本情况第30-33页
        4.3.1 农行天津分行操作风险评估指标第32-33页
    4.4 农行天津分行传统业务操作风险点第33-38页
        4.4.1 核算结算风险第33-35页
        4.4.2 代理业务风险第35-36页
        4.4.3 授信风险第36页
        4.4.4 现金款箱管理风险第36-37页
        4.4.5 网络技术风险第37-38页
第五章 农行天津分行集中作业平台的运用对于操作风险的影响第38-46页
    5.1 农业银行集中作业平台简介第38-39页
    5.2 集中作业平台的构成第39-41页
        5.2.1 集中作业第39页
        5.2.2 集中授权第39-40页
        5.2.3 集中监控第40-41页
    5.3 引入集中作业平台改善业务状况第41-42页
        5.3.1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第41页
        5.3.2 专业团队作业,统一审核标准第41-42页
        5.3.3 提高服务效率,释放营销潜能第42页
        5.3.4 加快农行信息系统整合第42页
    5.4 应用集中作业平台产生的操作风险第42-46页
        5.4.1 作业流程化带来的外部欺诈风险第43页
        5.4.2 集中审核制带来的内部欺诈风险第43-44页
        5.4.3 作业流程化带来的操作风险第44页
        5.4.4 业务流程变更产生的操作风险第44-46页
第六章 基于内控视角管控操作风险的建议第46-53页
    6.1 从控制环境入手防控操作风险第46-48页
        6.1.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46-47页
        6.1.2 建立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奖惩机制第47页
        6.1.3 完善临柜人员的成长通道第47-48页
        6.1.4 营造合规文化氛围第48页
    6.2 从风险评估入手防控操作风险第48页
    6.3 从控制活动入手防控操作风险第48-49页
        6.3.1 建立集中作业平台的科学管理第48-49页
        6.3.2 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临柜业务要素管理第49页
    6.4 从信息与沟通活动入手防控操作风险第49-51页
        6.4.1 推进业务运营响应体系建设第49-50页
        6.4.2 完善操作制度的评价反馈机制第50页
        6.4.3 建立有效的报告传递机制第50-51页
    6.5 从监督活动入手防控操作风险第51-53页
        6.5.1 优化会计监控系统第51页
        6.5.2 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第51页
        6.5.3 推广集中对账系统第51页
        6.5.4 创新事后监督机制第51-53页
第七章 结论第53-54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53页
    7.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司法所绩效评估工作研究--以天津市B区为例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商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