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1.1.1 磁流变制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1.2 液压制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1.3 乘用车ABS控制策略简介 | 第19-20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2.1 盘式液压制动系统优缺点分析 | 第20页 |
1.2.2 磁流变制动系统优缺点分析 | 第20-21页 |
1.2.3 磁流变-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磁流变-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参数匹配 | 第23-45页 |
2.1 复合制动系统的组成 | 第23-24页 |
2.2 复合制动器工作原理及制动力矩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复合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 第24-25页 |
2.2.2 复合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3 复合制动器重要参数的匹配性设计 | 第26-29页 |
2.4 复合制动器整体结构与主要零部件设计 | 第29-37页 |
2.4.1 复合制动器整体结构设计 | 第29-31页 |
2.4.2 磁流变制动器的设计 | 第31-35页 |
2.4.3 复合制动器其它主要零部件设计 | 第35-37页 |
2.5 基于Anasys软件的复合制动器磁场仿真与位移强度校核 | 第37-43页 |
2.5.1 磁流变制动器磁场仿真 | 第37-40页 |
2.5.2 复合制动器螺栓连接处的位移与强度校核 | 第40-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磁流变-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的ABS控制策略研究 | 第45-69页 |
3.1 参考车速的估算与最佳滑移率的辨识 | 第45-50页 |
3.1.1 参考车速的估算 | 第45-46页 |
3.1.2 最佳滑移率的辨识 | 第46-50页 |
3.2 复合制动系统在ABS工况下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 | 第50-63页 |
3.2.1 复合制动系统的控制流程 | 第50-51页 |
3.2.2 复合制动系统制动过程分析 | 第51-52页 |
3.2.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法 | 第52-55页 |
3.2.4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55页 |
3.2.5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55-56页 |
3.2.6 模糊集合的确立 | 第56-57页 |
3.2.7 隶属度函数的确立 | 第57页 |
3.2.8 输入变量的模糊化 | 第57-59页 |
3.2.9 反模糊化 | 第59页 |
3.2.10 模糊控制规则及在仿真环境中的建立 | 第59-63页 |
3.3 液压制动系统抱死控制策略研究 | 第63-68页 |
3.3.1 液压制动系统抱死控制策略的选择 | 第63页 |
3.3.2 逻辑门限防抱死控制策略分析 | 第63-64页 |
3.3.3 逻辑门限防抱死控制的算法分析 | 第64-65页 |
3.3.4 逻辑门限防抱死控制的工作流程 | 第65-67页 |
3.3.5 逻辑门限防抱死控制策略在仿真环境中的建立 | 第6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磁流变-液压复合制动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69-84页 |
4.1 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 第69-75页 |
4.1.1 液压制动器模型 | 第69-71页 |
4.1.2 磁流变制动器模型 | 第71-72页 |
4.1.3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72-74页 |
4.1.4 带ABS的新型复合制动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74-75页 |
4.2 复合制动系统在ABS工况下的仿真与分析 | 第75-82页 |
4.2.1 高附着系数路面仿真与分析 | 第75-77页 |
4.2.2 低附着系数路面仿真与分析 | 第77-80页 |
4.2.3 对接路面仿真与分析 | 第80-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5.1 成果与结论 | 第84-85页 |
5.1.1 复合制动系统的优点 | 第84页 |
5.1.2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5.1.3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