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分析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4页
    1.1 多糖概述第13页
    1.2 多糖分类第13-14页
        1.2.1 按来源分类第13-14页
        1.2.2 按组成分类第14页
    1.3 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第14-19页
        1.3.1 多糖的提取第14-16页
        1.3.2 分离纯化第16页
        1.3.3 结构解析第16-19页
            1.3.3.1 化学法第16-17页
            1.3.3.2 仪器分析第17-19页
    1.4 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9-20页
        1.4.1 抗肿瘤活性第19页
        1.4.2 抗氧化活性第19-20页
        1.4.3 免疫调节活性第20页
        1.4.4 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第20页
    1.5 多糖的构效关系第20-21页
        1.5.1 物理性质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20-21页
        1.5.2 初级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21页
        1.5.3 空间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21页
    1.6 黑果枸杞研究现状第21-23页
        1.6.1 黑果枸杞果实的研究第22页
            1.6.1.1 黄酮第22页
            1.6.1.2 色素第22页
            1.6.1.3 多糖第22页
        1.6.2 黑果枸杞叶的研究第22-23页
    1.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第24-41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4-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实验试剂第24页
        2.1.3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0页
        2.2.1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提取第25-26页
        2.2.2 黑果枸杞叶粗多糖CLRLP的分离与纯化第26-27页
        2.2.3 黑果枸杞叶多糖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7-30页
            2.2.3.1 纯度与分子量测定第27页
            2.2.3.2 单糖组成分析第27-28页
            2.2.3.3 糖含量测定第28-29页
            2.2.3.4 蛋白含量测定第29页
            2.2.3.5 红外光谱第29页
            2.2.3.6 紫外扫描检测第29-30页
        2.2.4 统计学分析第30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2.3.1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第30-32页
        2.3.2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理化性质第32-40页
            2.3.2.1 均一性及分子量鉴定第32-34页
            2.3.2.2 单糖组成分析第34-37页
            2.3.2.3 糖含量测定第37-38页
            2.3.2.4 蛋白含量测定第38页
            2.3.2.5 红外光谱第38-39页
            2.3.2.6 紫外扫描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结构表征第41-67页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41页
        3.1.1 实验材料第41页
        3.1.2 实验试剂第41页
        3.1.3 实验仪器第41页
    3.2 实验方法第41-44页
        3.2.1 甲基化分析第41-42页
        3.2.2 部分酸水解第42-43页
        3.2.3 单糖组成分析第43页
        3.2.4 ESI-MS分析第43页
        3.2.5 核磁分析第43-44页
    3.3 实验结果第44-66页
        3.3.1 LRLP4-A的结构表征第44-55页
            3.3.1.1 LRLP4-A的甲基化分析第44-48页
            3.3.1.2 LRLP4-A的部分酸水解第48-49页
            3.3.1.3 LRLP4-A-I的甲基化分析第49-52页
            3.3.1.4 LRLP4-A-O的质谱分析第52-54页
            3.3.1.5 LRLP4-A的NMR分析第54-55页
        3.3.2 LRLP3的结构表征第55-59页
        3.3.3 LRLP1-A的结构表征第59-62页
        3.3.4 LRLP2-A的结构表征第62-64页
        3.3.5 LRLP5-A的结构表征第64-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67-82页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67-68页
        4.1.1 实验材料第67页
        4.1.2 实验试剂第67页
        4.1.3 实验仪器第67-68页
    4.2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第68页
        4.2.1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第68页
        4.2.2 完全培养液的配制第68页
        4.2.3 细胞冻存液的配制第68页
    4.3 实验方法第68-72页
        4.3.1 还原能力的测定第69页
        4.3.2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第69页
        4.3.3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第69-70页
        4.3.4 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测定第70页
        4.3.5 体外蛋白水平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70页
        4.3.6 体外细胞水平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70-72页
        4.3.7 统计学分析第72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2-80页
        4.4.1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还原能力第72-73页
        4.4.2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73-74页
        4.4.3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74-75页
        4.4.4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第75-76页
        4.4.5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体外蛋白抗氧化活性第76-77页
        4.4.6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体外细胞抗氧化活性第77-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黑果枸杞叶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第82-101页
    5.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82-83页
        5.1.1 实验材料第82页
        5.1.2 实验试剂第82页
        5.1.3 实验仪器第82-83页
    5.2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83页
    5.3 实验方法第83-89页
        5.3.1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正常小鼠体外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第83-84页
        5.3.2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功能的影响第84-89页
            5.3.2.1 RAW 264.7细胞的培养第84页
            5.3.2.2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第84-85页
            5.3.2.3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RAW 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第85页
            5.3.2.4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RAW 264.7细胞分泌NO的影响第85-86页
            5.3.2.5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RAW 264.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第86页
            5.3.2.6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RAW 264.7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第86-87页
            5.3.2.7 黑果枸杞多糖LRLP3-A对RAW 264.7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第87-89页
        5.3.3 统计学分析第89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9-100页
        5.4.1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正常小鼠体外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第89-92页
        5.4.2 黑果枸杞叶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功能的影响第92-100页
            5.4.2.1 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第92-93页
            5.4.2.2 对RAW 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第93-94页
            5.4.2.3 对RAW 264.7细胞分泌NO的影响第94-95页
            5.4.2.4 对RAW 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第95-96页
            5.4.2.5 对RAW 264.7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第96-99页
            5.4.2.6 对RAW 264.7细胞iNOS mRNA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第99-100页
    5.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7-120页
    (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17-119页
    (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胰岛素抵抗肝细胞模型筛选糖尿病药物及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降糖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转录组测序对UV-B辐射下甘遂乳汁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