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表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 2型糖尿病及相关药物概述 | 第12-24页 |
1.1 糖尿病简介 | 第12-13页 |
1.2 糖尿病治疗药物简介 | 第13-19页 |
1.3 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筛选技术 | 第19-22页 |
1.4 肝脏糖异生对糖尿病的影响 | 第22-24页 |
2. 环烯醚萜及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概述 | 第24-27页 |
2.1 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合成 | 第24-26页 |
2.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26-27页 |
3.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于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的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的构建 | 第28-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31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1.2 材料与试剂 | 第28-31页 |
1.3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31-33页 |
2.2 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提取分离与培养 | 第33-34页 |
2.3 高胰岛素诱导肝细胞系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2.4 细胞活力实验 | 第34页 |
2.5 糖消耗实验 | 第34-35页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3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5-46页 |
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5页 |
3.2 DMSO对糖消耗实验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胰岛素浓度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第36-39页 |
3.4 胰岛素处理时间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第39-41页 |
3.5 药物作用时间对糖消耗的影响 | 第41-43页 |
3.6 用Z因子评估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 | 第43页 |
3.7 用细胞活力实验确定药物浓度 | 第43-45页 |
3.8 基于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筛选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第三章 龙胆苦苷与栀子苷对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 第50-7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0-52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1.2 材料与试剂 | 第50-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61页 |
2.1 胰岛素抵抗的诱导与糖消耗实验 | 第52-53页 |
2.2 糖生成试验 | 第53-54页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第54-56页 |
2.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第56-58页 |
2.5 Western blot分析实验 | 第58-60页 |
2.6 免疫荧光 | 第60-61页 |
2.7 过碘酸-雪夫染色 | 第61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6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1-76页 |
3.1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增加肝细胞糖消耗 | 第61-62页 |
3.2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抑制L02细胞的糖生成 | 第62-63页 |
3.3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下调PEPCK与G6PC的转录 | 第63-67页 |
3.4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激活GCK的转录 | 第67-68页 |
3.5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抑制PEPCK的蛋白表达 | 第68-70页 |
3.6 栀子苷和龙胆苦苷可以抑制FOXO1的活性 | 第70页 |
3.7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对多种转录因子的转录表达没有影响 | 第70-71页 |
3.8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调控FOXO1的细胞内定位 | 第71-72页 |
3.9 栀子苷和龙胆苦苷可以激活AKT磷酸化 | 第72-74页 |
3.10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激活AMPK的磷酸化 | 第74-75页 |
3.11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对细胞糖原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 第75-76页 |
4. 讨论 | 第76-79页 |
第四章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对过氧化物引起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79-8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79页 |
1.2 材料与试剂 | 第79页 |
1.3 主要溶液配制 | 第79-8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80页 |
2.2 过氧化氢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80页 |
2.3 细胞活力实验 | 第80页 |
2.4 细胞周期与凋亡的检测 | 第80-81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8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1-85页 |
3.1 过氧化氢浓度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81-82页 |
3.2 过氧化氢处理时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82-83页 |
3.3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对过氧化氢引起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83页 |
3.4 栀子苷与龙胆苦苷可以减轻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 | 第83-85页 |
4. 讨论 | 第85-8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1. 研究总结 | 第88-89页 |
2. 论文创新点 | 第89页 |
3. 后续研究方向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2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