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阶梯电价的供电公司居民用电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1.3 福建省执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现状 | 第17-19页 |
1.3.1 福建省执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方案 | 第17页 |
1.3.2 全国阶梯电价方案对比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电力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市场营销相关名词 | 第20页 |
2.1.2 电力市场营销概念分析 | 第20-21页 |
2.1.3 电力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第21-22页 |
2.2 价格的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价格策略 | 第22页 |
2.2.2 价格弹性曲线 | 第22-24页 |
2.2.3 拉姆齐定价理论 | 第24页 |
2.3 居民阶梯电价的相关介绍 | 第24-27页 |
2.3.1 居民阶梯电价的含义 | 第24-25页 |
2.3.2 执行阶梯电价的目标 | 第25页 |
2.3.3 执行阶梯电价的意义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影响分析 | 第28-36页 |
3.1 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弹性分析 | 第28-29页 |
3.2 居民使用其他能源替代电能的可能性分析 | 第29-32页 |
3.2.1 电能优势 | 第29-30页 |
3.2.2 居民电费支出增加情况分析 | 第30-32页 |
3.2.3 居民使用其他能源替代电能的可能性小结 | 第32页 |
3.3 社会影响分析 | 第32-35页 |
3.3.1 有利于节能减排 | 第32-34页 |
3.3.2 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 第34-35页 |
3.3.3 居民收入水平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供电公司现行营销情况分析 | 第36-40页 |
4.1 供电公司现行营销策略 | 第36-37页 |
4.2 电力营销内部部分问题 | 第37-38页 |
4.2.1 营销管理科技含量较低 | 第37页 |
4.2.2 办电业务流程不够规范 | 第37-38页 |
4.3 电力营销外部部分问题 | 第38-39页 |
4.3.1 电网无序建设使电网运行成本增加 | 第38页 |
4.3.2 电力市场无序竞争 | 第38-39页 |
4.3.3 电价政策变动频繁 | 第39页 |
4.3.4 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供电公司实施居民阶梯电价的营销策略 | 第40-49页 |
5.1 居民阶梯电价价格策略 | 第40-44页 |
5.1.1 福建民用电动汽车推广情况 | 第41-42页 |
5.1.2 民用电动汽车相关配套投资经济性分析 | 第42-44页 |
5.2 通过电能替代增加销售电量 | 第44-46页 |
5.2.1 电能替代背景介绍 | 第44页 |
5.2.2 热水器电能替代可行性分析 | 第44-45页 |
5.2.3 燃气炉灶电能替代可行性分析 | 第45页 |
5.2.4 燃煤炉灶电能替代可行性分析 | 第45-46页 |
5.2.5 电能替代潜力汇总 | 第46页 |
5.3 居民阶梯电价宣传策略 | 第46-47页 |
5.3.1 宣传内容 | 第46-47页 |
5.3.2 宣传措施 | 第47页 |
5.4 区分电力消费阶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 第47-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