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1. 绪论第19-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1页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第21-22页
        1.2.1 研究目标第21页
        1.2.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5页
        1.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5页
    1.5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7-4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7-31页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第27-30页
        2.1.2 传统产业第30-31页
        2.1.3 产业协调发展第31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1-39页
        2.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第31-34页
        2.2.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第34-36页
        2.2.3 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第36-37页
        2.2.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研究第37-39页
        2.2.5 文献评述第39页
    2.3 主要理论基础第39-43页
        2.3.1 产业结构理论第39-42页
        2.3.2 产业关联理论第42页
        2.3.3 系统论与自组织理论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联演化第44-55页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44-47页
        3.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我国经济的制高点第44-45页
        3.1.2 传统产业是当前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第45-47页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第47-49页
        3.2.1 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第47-48页
        3.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带动作用第48-49页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模式第49-52页
        3.3.1 产业关联互动模式第49页
        3.3.2 产业耦合互动模式第49-50页
        3.3.3 产业融合互动模式第50页
        3.3.4 几种互动模式的比较分析第50-52页
    3.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演化阶段第52-54页
        3.4.1 混沌无序阶段第52-53页
        3.4.2 相互促进阶段第53页
        3.4.3 替代融合阶段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效应研究第55-69页
    4.1 产业关联的内涵第55-56页
        4.1.1 产业关联的纽带第55-56页
        4.1.2 产业关联的类型第56页
    4.2 产业关联的分析工具第56-61页
        4.2.1 投入产出表第56-58页
        4.2.2 投入产出模型及主要技术系数第58-61页
    4.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第61-68页
        4.3.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第61-62页
        4.3.2 实证分析第62-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第69-86页
    5.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必要性第69-71页
        5.1.1 产业耦合的内涵第69-70页
        5.1.2 耦合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第70-71页
    5.2 耦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71-73页
        5.2.1 耦合度模型第71-72页
        5.2.2 耦合协调度模型第72-73页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73-74页
        5.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73页
        5.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73-74页
    5.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第74-85页
        5.4.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第74-76页
        5.4.2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第76-81页
        5.4.3 实证结果分析第81-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6.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第86-106页
    6.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6-89页
        6.1.1 物质资本第86页
        6.1.2 人力资本第86-87页
        6.1.3 技术创新能力第87页
        6.1.4 服务业第87页
        6.1.5 对外开放第87-88页
        6.1.6 基础设施第88页
        6.1.7 政策支持第88-89页
    6.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第89-98页
        6.2.1 面板数据模型第89-93页
        6.2.2 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构建第93-95页
        6.2.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95-98页
    6.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第98-105页
        6.3.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第98-102页
        6.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空间计量模型第102-103页
        6.3.3 实证结果分析第103-105页
    6.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7. 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06-115页
    7.1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06-109页
        7.1.1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106-107页
        7.1.2 多角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联第107页
        7.1.3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第107-108页
        7.1.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第108页
        7.1.5 促进关联产业的集聚发展第108-109页
    7.2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度的政策建议第109-114页
        7.2.1 淘汰传统产业落后产能,积极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第109页
        7.2.2 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整体创新水平第109-110页
        7.2.3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第110-111页
        7.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111-112页
        7.2.5 深化开放合作第112-113页
        7.2.6 改善政策支持环境,完善产业发展体制第113-114页
    7.3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8.1 研究结论第115-116页
    8.2 研究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关系形式概念的教育资源语义模型研究
下一篇:提取商品特征和情感词的语义约束LDA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