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重组凝血因子VII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血友病概述第12-18页
        1.1.1 凝血机制的发展第12-14页
        1.1.2 血友病人的凝血机制第14页
        1.1.3 血友病的治疗第14-16页
        1.1.4 rFVII在临床中的应用第16-17页
        1.1.5 中国对凝血因子VII药物的需求第17-18页
    1.2 rFVII的重组表达及结构修饰第18-21页
        1.2.1 凝血因子七的结构第18页
        1.2.2 重组表达FVII的重组表达第18-19页
        1.2.3 rFVII的糖基化修饰和 γ 羧基化第19-21页
    1.3 rFVII仿制药研制需解决的问题第21-24页
        1.3.1 rFVII表达的瓶颈第21-22页
        1.3.2 传统高表达克隆筛选方法的缺陷第22-23页
        1.3.3 有效提高rFVII的表达水平第23-24页
        1.3.4 rFVII的高效分离纯化第24页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24-25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rFVII表达CHO细胞的构建第26-45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32页
        2.2.1 菌种、哺乳动物细胞及质粒第26页
        2.2.2 试剂和仪器第26-27页
        2.2.3 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第27-28页
        2.2.4 共聚焦检测CHO/rFVII表达细胞第28页
        2.2.5 流式细胞仪检测CHO/rFVII表达细胞第28页
        2.2.6 荧光抗体优化电转条件第28-29页
        2.2.7 G418筛选CHO细胞的检测第29页
        2.2.8 表达rFVII细胞的纯度第29页
        2.2.9 不同信号肽的rFVII表达质粒的构建第29-30页
        2.2.10 rFVII表达细胞的建立与筛选第30-31页
        2.2.11 重组阳性克隆细胞的摇瓶培养第31页
        2.2.12 检测方法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2页
        2.3.1 共聚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HO/rFVII细胞第32-33页
        2.3.2 电压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33-34页
        2.3.3 质粒含量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34-35页
        2.3.4 电击次数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35-36页
        2.3.5 添加鲑鱼精DNA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36-37页
        2.3.6 G418筛选对转染细胞的影响第37页
        2.3.7 不同信号肽rFVII的表达质粒构建第37-38页
        2.3.8 不同信号肽rFVII表达细胞的建立及筛选第38-40页
        2.3.9 不同信号肽rFVII的CHO细胞株的批次培养第40-42页
        2.3.10 不同信号肽对fvii转录的影响第42页
    2.4 讨论第42-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rFVII高表达CHO克隆的高效筛选第45-51页
    3.1 前言第4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3.2.1 菌种、细胞和质粒第45页
        3.2.2 试剂及仪器第45页
        3.2.3 细胞分选第45页
        3.2.4 rFVII表达细胞纯度的检测第45-46页
        3.2.5 检测方法第46页
    3.3 结果第46-50页
        3.3.1 流式细胞仪分选条件对筛选克隆的影响第46-47页
        3.3.2 点杂交筛选高表达克隆第47页
        3.3.3 WB筛选高表达克隆第47-48页
        3.3.4 rFVII表达克隆的纯度检测第48页
        3.3.5 悬浮培养表达rFVII第48-49页
        3.3.6 传代次数对工程细胞表达rFVII的影响第49-50页
    3.4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CHO表达rFVII的培养条件优化第51-63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4.2.1 哺乳动物细胞第51-52页
        4.2.2 试剂和仪器第52页
        4.2.3 接种密度和培养温度对CHO/rFVII培养的影响第52页
        4.2.4 基础和补料培养基对CHO/rFVII培养的影响第52页
        4.2.5 亚油酸和丁酸钠对CHO/rFVII培养的影响第52-53页
        4.2.6 细胞周期检测方法第53页
        4.2.7 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4.3.1 接种密度对CHO/rFVII表达细胞培养的影响第53-54页
        4.3.2 培养温度对CHO/rFVII表达细胞培养的影响第54-55页
        4.3.3 无血清基础培养基对CHO/rFVII表达细胞培养的影响第55-56页
        4.3.4 无血清补料培养基对CHO/rFVII表达细胞培养的影响第56-57页
        4.3.5 无血清补料培养过程中CHO/rFVII表达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第57-59页
        4.3.6 亚油酸的添加对CHO/rFVII细胞生长和rFVII表达的影响第59页
        4.3.7 丁酸钠的添加对CHO/rFVII细胞生长和rFVII表达的影响第59-60页
        4.3.8 亚油酸和丁酸钠的添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第60-61页
        4.3.9 生物反应器培养并表达rFVII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rFVII的高效分离纯化第63-73页
    5.1 前言第6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5.2.1 菌种、CHO细胞与质粒第63页
        5.2.2 试剂和仪器第63页
        5.2.3 rFVII经Q离子交换柱富集第63-64页
        5.2.4 比较不同抗体制备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对rFVII纯化的影响第64页
        5.2.5 不同pH对r FVII纯化的影响第64-65页
        5.2.6 不同盐浓度对rFVII纯化的影响第65页
        5.2.7 稀释和浓缩培养基对rFVII纯化的影响第65-66页
        5.2.8 检测方法第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6-72页
        5.3.1 离子交换柱浓缩富集rFVII第66-67页
        5.3.2 不同抗体制备的纯化柱对rFVII纯化的影响第67-68页
        5.3.3 不同pH洗脱条件对r FVII纯化的影响第68-69页
        5.3.4 不同盐浓度洗脱条件对rFVII纯化的影响第69-70页
        5.3.5 稀释和浓缩培养基对rFVII纯化的影响第70-71页
        5.3.6 药物前体rFVII的生物活性第71-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主要结论第73-74页
    展望第74-75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近代服装新思潮的研究
下一篇:整合型元基因组序列分析平台构建及其在酿醋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