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绪论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意象的文化背景 | 第13-15页 |
| ·意象的定义与起源 | 第13-14页 |
| ·意象的分类 | 第14页 |
| ·意象的发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植物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功能与作用 | 第15-18页 |
| ·植物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功能 | 第15-16页 |
| ·植物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作用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蒋捷《竹山词》历史地位及其植物意象 | 第18-20页 |
| ·蒋捷《竹山词》历史地位 | 第18页 |
| ·《竹山词》植物意象统计 | 第18-20页 |
| 第四章 《竹山词》植物意象的文化意蕴 | 第20-33页 |
| ·“岁寒三友”松竹梅 | 第20-22页 |
| ·柳菊之返璞归真 | 第22-24页 |
| ·荷花芙蓉梧桐之感伤 | 第24-26页 |
| ·红樱桃绿芭蕉及其他 | 第26-33页 |
| 第五章 《竹山词》植物意象文化延伸 | 第33-41页 |
| ·花之文化 | 第33-37页 |
| ·树之文化 | 第37-39页 |
| ·果之文化 | 第39-41页 |
| 《竹山词》植物意象教学案例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8-49页 |
| 承诺书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