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摸索期 | 第9页 |
·矛盾凸显期 | 第9页 |
·市场化改造期 | 第9-10页 |
·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0-12页 |
·理论研究不足、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10页 |
·机构设置缺乏顶层设计 | 第10-11页 |
·各政府采购相关主体权责不清 | 第11-12页 |
·采购流程、需求标准缺失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我国政府采购的基础概念 | 第14-16页 |
·政府采购的概念分析 | 第14-15页 |
·我国政府采购的立法宗旨 | 第15页 |
·我国政府采购的原则 | 第15页 |
·我国政府采购的组织模式 | 第15-16页 |
·我国政府采购方式 | 第16页 |
·政府采购的理论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供应链管理及基于供应链的政府采购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供应链管理概念及思想精华 | 第19-20页 |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研究 | 第20-22页 |
3 我国政府采购供应链现状及理论分析 | 第22-40页 |
·我国政府采购供应链概述 | 第22-25页 |
·政府采购主体链 | 第22-23页 |
·政府采购运作链 | 第23-24页 |
·我国政府采购供应链关键环节分析 | 第24-25页 |
·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选择 | 第25-28页 |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解决路径分析 | 第26-28页 |
·协议定点缺陷与批量集中采购认识偏差分析 | 第28-34页 |
·协议定点采购缺陷分析 | 第28-30页 |
·批量集中采购认识偏差的探讨与分析 | 第30-33页 |
·批量集中采购实施关键点解析 | 第33-34页 |
·政府采购评审模式及评审专家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政府采购评审模式及评审专家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评审工作问题的根源分析 | 第35-37页 |
·解决评审问题的可行性路径探讨 | 第37页 |
·政府采购履约、验收模式分析 | 第37-40页 |
·当前政府采购履约、验收模式现状 | 第37-38页 |
·解决路径分析 | 第38-40页 |
4 基于供应链理论的我国政府采购供应链优化分析 | 第40-54页 |
·构建思路 | 第40-42页 |
·政府采购与企业采购的共性 | 第40页 |
·政府采购与企业采购的个性区别 | 第40-41页 |
·运用供应链理论构建新型政府采购供应链的思路 | 第41-42页 |
·以采购权为核心的政府采购权利架构 | 第42-45页 |
·采购权的概念和授权原则 | 第42-43页 |
·集中采购权 | 第43-44页 |
·分散采购权 | 第44-45页 |
·以电商化、信息化为重点重构政府采购运行链 | 第45-54页 |
·政府采购电商化、信息化核心需求辨析 | 第45-47页 |
·主流成熟电商与政府采购电子化关系分析 | 第47-48页 |
·当前政府采购电商化、信息化试点分析 | 第48-49页 |
·政府采购电商化、信息化的路径选择 | 第49-51页 |
·政府采购电商化、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 第51-52页 |
·政府采购电商化、信息化的操作要点 | 第52-54页 |
5 案例分析 | 第54-58页 |
·以某省为例的政府采购供应链优化整合案例 | 第54-58页 |
·案例背景 | 第54-55页 |
·优化整合思路 | 第55页 |
·“政采云”平台架构及主要内容 | 第55-56页 |
·该省政府采购供应链优化分析 | 第56-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政府采购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建设等方面的持续优化研究 | 第59页 |
·标准化、智能化政府采购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研究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