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2 人体散热,热舒适及热舒适评价 | 第15-21页 |
| ·人体热平衡 | 第15-16页 |
| ·热舒适的定义与机理 | 第16-17页 |
| ·热舒适的定义 | 第16-17页 |
| ·热舒适的机理 | 第17页 |
| ·热舒适的评价 | 第17-21页 |
| ·热舒适主观评价 | 第17-18页 |
| ·PMV-PPD指标法 | 第18页 |
| ·标准有效温度 | 第18-20页 |
| ·不舒适指标 | 第20-21页 |
| 3 矿井内的热源散热分析 | 第21-26页 |
| ·井巷围岩散热 | 第21-22页 |
| ·机械设备散热 | 第22页 |
| ·井下运输散热 | 第22-23页 |
| ·井下水散热 | 第23-24页 |
| ·氧化散热 | 第24页 |
| ·其他热源散热 | 第24-26页 |
| ·火药爆炸放热 | 第24页 |
| ·人体放热 | 第24-25页 |
| ·风流自压缩热 | 第25-26页 |
| 4 巷道围岩与风流的热交换 | 第26-42页 |
| ·围岩内部的导热 | 第26-29页 |
| ·傅里叶定律 | 第26页 |
| ·导热系数 | 第26-28页 |
| ·岩石的比热容 | 第28页 |
| ·岩石的导温系数 | 第28-29页 |
| ·围岩与风流的对流传热 | 第29-34页 |
|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 第29-30页 |
| ·相似理论及特征关联式 | 第30-31页 |
| ·巷道围岩与风流之间的对流传热传质 | 第31-32页 |
| ·湿润的围岩散热计算 | 第32-34页 |
| ·围岩与风流的辐射传热 | 第34-36页 |
| ·辐射传热的特点 | 第34-35页 |
| ·辐射传热的计算 | 第35-36页 |
| ·围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 第36-42页 |
| ·实验仪器的选择 | 第36页 |
| ·激光闪热法的测量原理 | 第36-37页 |
|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37-42页 |
| 5 巷道围岩与风流热交换的数值模拟 | 第42-51页 |
| ·CFD软件 | 第42-43页 |
| ·模拟中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43-44页 |
| ·巷道围岩与风流热交换的模拟 | 第44-51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 ·巷道围岩与不同速度风流热交换的3D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 第44-51页 |
| 6 基于热害巷道截面风流温度分布的热舒适分析 | 第51-57页 |
| ·PMV-PPD指标 | 第51页 |
| ·PMV预测平均投票指标 | 第51页 |
| ·PPD预测不满意率指标 | 第51页 |
| ·矿井热环境参数的计算 | 第51-54页 |
| ·井下工人热舒适指标及现场测定 | 第51-53页 |
| ·其他参数 | 第53页 |
| ·巷道截面温度特征点的选取 | 第53-54页 |
| ·矿功热舒适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作者简历 | 第62-6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