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室区的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地下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地下结构对地震波的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矿区开采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复杂场地非线性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 2 采空区地下结构地震动力的数值计算 | 第27-37页 |
| ·ABAQUS软件原理及特点 | 第27-28页 |
| ·有限元基本解法 | 第28-29页 |
| ·土体本构模型 | 第29-34页 |
| ·Mohr-Coulomb模型 | 第29-33页 |
| ·Drucker-Prager强度理论 | 第33-34页 |
| ·阻尼的选取 | 第34-35页 |
| ·地震动模拟 | 第35页 |
| ·边界的处理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煤矿采空区地层移动变形沉陷分析 | 第37-46页 |
| ·煤矿开采沉陷研究 | 第37-41页 |
| ·煤矿开采作用下的地表移动变形 | 第37页 |
| ·地表盆地形成及其特征 | 第37-39页 |
| ·地表移动盆地的变形分析 | 第39-41页 |
| ·岩体本构模型的研究进程 | 第41-43页 |
| ·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4 层状场地中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响应 | 第46-65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6-48页 |
| ·数值模型 | 第46-48页 |
| ·监测点的设置与选取 | 第48页 |
| ·计算中的基本假设 | 第48页 |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8-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9页 |
| ·自由场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0-51页 |
| ·煤矿采空区对地表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51-53页 |
| ·煤矿采空区对地表点位移响应的分析 | 第53-55页 |
| ·煤矿采空区地表各点加速度的响应分析 | 第55-57页 |
| ·煤矿采空区应力场的演化分析 | 第57-59页 |
| ·煤矿采空区的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因素 | 第59-6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9页 |
| ·煤矿采空区不同埋深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土体刚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填充材料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5 煤矿采空区群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5-75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65-6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3页 |
| ·煤矿采空区群对地表地震波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煤矿采空区群对地表地地震波位移响应的影响 | 第67页 |
| ·多遇地震作用下煤矿采空区群应力场演化分析 | 第67-70页 |
| ·罕遇地震作用下煤矿采空区群应力场演化分析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作者简历 | 第81-8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