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局地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14页 |
·景观格局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区域和对象 | 第16-19页 |
·研究区域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鸟类调查与鸟类群落特征分析 | 第23-31页 |
·鸟类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国内外鸟类调查方法研究进展 | 第23页 |
·本研究所用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鸟类群落特征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鸟类群落特征 | 第25-27页 |
·鸟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居留型和食性类别特点 | 第25-27页 |
·鸟类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31页 |
第三章 多尺度影响因素及其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分析 | 第31-53页 |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31-32页 |
·局地水平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样本公园植被垂直结构多样性 | 第32-33页 |
·游人数量 | 第33-34页 |
·景观格局影响因素 | 第34-41页 |
·公园面积 | 第34-35页 |
·500和1000米缓冲区内林地和人工表面比例 | 第35-37页 |
·500和1000米缓冲区内林地最大斑块指数 | 第37-38页 |
·500和1000米缓冲区内景观蔓延度指数 | 第38页 |
·500和1000米缓冲区内景观多样性指数 | 第38-39页 |
·500和1000米缓冲区内景观均匀度指数 | 第39-41页 |
·多尺度影响因素与鸟类群落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4页 |
·多尺度影响因素与不同食性类型鸟类集团群落指数的相关分析 | 第44页 |
·景观格局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44-46页 |
·多尺度影响因素与鸟类群落指数的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鸟类物种丰富度 | 第46页 |
·鸟类群落香农多样性 | 第46-47页 |
·不同食性类型的鸟类集团群落指数多尺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3页 |
·多尺度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相关关系的定量分析 | 第49-53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3-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对公园管理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建议 | 第54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4-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71页 |
附录1 调查中记录到的鸟类物种及其居留型和食性 | 第63-67页 |
附录2 样本公园植被垂直结构调查方法图 | 第67-68页 |
附录3 景观水平影响因素的自变量自相关性 | 第68-69页 |
附录4 本研究所用IKONOS影像分类前后对比图示 | 第69-70页 |
附录5 本研究分析的景观水平影响因素值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