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绪论 | 第9-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四、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20-38页 |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5页 |
| 一、人力资源 | 第20-22页 |
| 二、人力资本 | 第22-24页 |
| 三、人力资源开发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 第25-28页 |
| 一、确保人力资源在数量上的供需平衡 | 第25-26页 |
| 二、提升区域人力资源质量 | 第26页 |
| 三、区域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 | 第26-28页 |
| 四、创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环境 | 第28页 |
|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8-32页 |
| 一、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8-31页 |
|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第四节 相关理论综述 | 第32-37页 |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第32-34页 |
|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34页 |
| 三、经济适度人口理论 | 第34-36页 |
| 四、人口承载力理论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二章 阿坝自治州地震前后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 | 第38-51页 |
| 第一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 | 第38页 |
| 第二节 阿坝自治州震前人力资源状况 | 第38-45页 |
| 一、阿坝自治州灾前人力资源状况 | 第38-44页 |
| 二、阿坝自治州灾前人力资源开发状况 | 第44-45页 |
| 第三节 阿坝自治州地震后人力资源状况 | 第45-49页 |
| 一、地震导致人力资源总量急剧下降 | 第45-46页 |
| 二、地震导致人力资源质量下降 | 第46-48页 |
| 三、地震导致人力资源结构更加畸形 | 第48-49页 |
| 四、地震导致人力资本大量浪费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震后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51-59页 |
| 第一节 阿坝自治州震前人力资源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51-54页 |
| 一、人力资源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52-53页 |
| 二、人力资源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53页 |
| 三、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53-54页 |
| 第二节 震后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 第54-57页 |
| 一、震后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短期影响 | 第55-57页 |
| 二、震后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产生的长期影响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震后影响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 | 第59-71页 |
| 第一节 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因素 | 第59-63页 |
| 一、经济基础薄弱 | 第59-60页 |
| 二、区域内部经济实力悬殊较大 | 第60-61页 |
| 三、产业结构层次低 | 第61-62页 |
| 四、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支出不合理 | 第62-63页 |
| 第二节 震后影响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开发的资源与环境因素 | 第63-68页 |
| 一、恶劣的自然环境 | 第63页 |
| 二、土地资源更加紧缺 | 第63-64页 |
| 三、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趋于饱和 | 第64-67页 |
| 四、制度环境的刚性约束 | 第67-68页 |
| 第三节 震后影响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因素 | 第68-70页 |
| 一、人力资源质量低 | 第68页 |
| 二、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 第68-69页 |
| 三、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面临的经济障碍 | 第69-70页 |
| 四、人力资源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阿坝自治州震后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 第71-81页 |
| 第一节 震后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和原则 | 第71-72页 |
| 一、阿坝自治州震后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 第71页 |
| 二、阿坝自治州震后人力资源开发需坚持的原则 | 第71-72页 |
| 第二节 震后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选择 | 第72-74页 |
|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 | 第72-74页 |
| 三、阿坝自治州震后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选择 | 第74页 |
| 第三节 震后阿坝自治州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 第74-80页 |
| 一、观念更新,长远规划 | 第74-75页 |
| 二、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制度环境 | 第75-76页 |
|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 第76-78页 |
| 四、合理转移和配置现有人力资源 | 第78-79页 |
| 五、适当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