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5页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 第7-8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一)研究成果分布 | 第8-12页 |
(二)已有研究述评 | 第12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理论依据 | 第15-20页 |
一、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15-17页 |
(一)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 | 第15页 |
(二)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 | 第15-16页 |
(三)乡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7-20页 |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特征 | 第18页 |
(三)乡村小学教师需要层次的特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现状——基于东部C国家级贫困县调查 | 第20-28页 |
一、东部C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的调查设计 | 第20-21页 |
(一)调查工具 | 第20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0-21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21页 |
二、东部C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的调查结果 | 第21-28页 |
(一)东部C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概况 | 第21-22页 |
(二)东部C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类型 | 第22-23页 |
(三)东部C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特征 | 第23-28页 |
第三章 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一、乡村小学教师收入与付出差距大,造成其心理失衡 | 第28-30页 |
(一)乡村小学教师工作待遇低,导致其外出兼职 | 第28-29页 |
(二)乡村小学教师工作任务多,降低其教育教学效率 | 第29-30页 |
二、乡村小学管理不够合理,导致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关闭 | 第30-32页 |
(一)乡村小学缺乏完善的科学规章制度,致使其民主管理缺失 | 第30-31页 |
(二)乡村小学教师自我管理效能感低,引发其消极怠工 | 第31-32页 |
三、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其教育教学精力外散 | 第32-35页 |
(一)乡村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激励小,刺激其“另辟出路” | 第32-33页 |
(二)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相对低,致使其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乡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规避策略 | 第35-39页 |
一、完善城乡一体化,确保乡村小学教师“得其所应得” | 第35-36页 |
(一)提高工作待遇,加强乡村小学教师兼职行为管理 | 第35页 |
(二)减轻压力,提升乡村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 | 第35-36页 |
二、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激发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 第36-37页 |
(一)规范学校规章制度,激励乡村小学教师参与民主决策 | 第36-37页 |
(二)创建民主和谐环境,引导乡村小学教师爱岗敬业 | 第37页 |
三、创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抑制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精力外散 | 第37-39页 |
(一)拓宽晋升激励渠道,实现乡村小学教师自我价值 | 第37-38页 |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 | 第38-39页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