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马铃薯晚疫病菌四个RxLR基因的功能鉴定

符号说明第1-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1 前言第15-31页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理论基础第15-18页
     ·基因对基因假说第15页
     ·警卫假说第15-16页
     ·“诱饵”假说第16-17页
     ·Zigzag理论第17-18页
   ·马铃薯产业及其面临的危害第18-20页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和主粮化战略第19页
     ·马铃薯产业面临的主要病害第19-20页
   ·马铃薯晚疫病害第20-21页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形态第20页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害症状第20页
     ·马铃薯晚疫病的侵染循环第20页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害流行和危害第20-21页
   ·致病疫霉病原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A1交配型的研究第21页
     ·A2交配型的研究第21-22页
   ·马铃薯晚疫效应分子的研究进展第22-26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胞外效应分子激活免疫第22-24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Rx LR类胞质效应分子第24页
     ·已知马铃薯晚疫无毒基因与其识别的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非寄主抗性第26-30页
     ·植物非寄主抗性的遗传研究第26-27页
     ·植物非寄主抗性机理第27-29页
       ·预存型防御机制第27-28页
       ·诱导型防御体制第28页
       ·植物非寄主抗性产生的信号路径第28-29页
       ·参与非寄主抗性的蛋白和转录因子第29页
     ·卵菌的非寄主抗性研究进展第29-30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非寄主植物第30页
       ·龙葵果实营养及医药应用第30页
       ·龙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非寄主抗性第3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2 材料方法第31-40页
   ·实验材料、工程菌株及马铃薯晚疫菌株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40页
     ·核酸的提取与纯化第31-33页
       ·总RNA的提取第31-32页
       ·反转录PCR第32页
       ·定量RT第32页
       ·DNA的提取第32-33页
     ·基因的克隆和载体构建第33-37页
       ·Gateway载体构建的原理和步骤第33页
       ·P.infestans效应分子的基因克隆及瞬时表达载体构建第33-37页
         ·目的片段扩增第34页
         ·菌落 PCR 检测第34-35页
         ·质粒 PCR 检测第35页
         ·胶回收第35页
         ·酶切与连接第35-36页
         ·热激第36页
         ·提取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和农杆菌的质粒第36页
         ·电击转化第36-37页
     ·在本氏烟和龙葵上瞬时表达第37页
     ·利用农杆菌PVX病毒表达系统分析Pi14684功能的方法第37页
     ·效应分子的多态性分析和功能结构域分析第37页
     ·P.infestans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37-38页
     ·P.infestans孢子悬浮液活体接种供试植物第38页
     ·台盼蓝染色第38页
     ·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第38-39页
       ·载体的构建第38页
       ·文库的筛选第38-39页
     ·原生质体转化的步骤第39-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68页
   ·马铃薯晚疫菌株HLJ1的RxLR基因池的构建第40-46页
     ·Rx LR在马铃薯晚疫菌株HLJ1基因组中的多态性分析第40-41页
     ·HLJ1菌株中部分RxLR效应分子的氨基酸特征第41-44页
     ·缺失的部分Rx LR在其它菌株中的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第44-45页
     ·Rx LR基因池中目前已知的11个RxLR的氨基酸多态性第45-46页
   ·Pi14684功能解析第46-49页
     ·12个Rx LR效应分子在本氏烟上的自激活验证第46页
     ·Pi14684可以抑制INF1产生的HR第46-47页
     ·10个不同菌株的Pi14684等位基因氨基酸特征第47页
     ·Pi14684不能抑制激发子SFI2,也不影响Avr3a和R3a的互作第47-49页
   ·利用瞬时表达系统在龙葵上筛选抗性无毒基因第49-51页
     ·龙葵对于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非寄主抗性第49页
     ·马铃薯Desiree接种HLJ1菌株孢子悬浮液染色结果分析第49-50页
     ·利用瞬时表达系统筛选龙葵的无毒基因第50-51页
   ·效应因子Pi15718功能分析第51-59页
     ·效应因子Pi15718可以在龙葵上激发HR反应第51-52页
     ·无毒基因Pi15718在晚疫病菌侵染初期的表达量分析第52页
     ·Pi15718在10个晚疫菌株中的多态性分析及功能验证第52-53页
     ·Pi15718HLJ1触发龙葵产生HR具有广谱性第53-54页
     ·Pi15718 的 C-端具有激活HR 的功能第54-55页
     ·Pi1571的 N-端具有抑制HR 的功能第55-56页
     ·Pi1571N-端不能与C-端直接互作第56页
     ·Pi1571N-端抑制功能的关键位点是端抑制功能的关键位点是第56-57页
     ·Pi15718-端完整性影响其在龙葵上触发端完整性影响其在龙葵上触发 HR 的功能第57页
     ·酵母双杂交筛选文库第57-59页
       ·诱饵蛋白载体构建第58页
       ·诱饵蛋白的毒性和自激活第58页
       ·筛选与 p GBK-Pi15718Pi15718互作的阳性克隆第58-59页
   ·Pi15556功能分析第59-65页
     ·Pi15556在晚疫病菌侵染初期表达量分析第59页
     ·Pi15556在10个晚疫菌株中多态性分析及功能验证第59-60页
     ·Pi15556的C-端具有激发激发龙葵产生HR的功能第60-61页
     ·Pi15556和Pi15556的CC-端在龙葵中产生HR结果具有一致性第61页
     ·Pi15556沉默突变体第61-65页
       ·Pi15556基因沉默突变体的鉴定第62-63页
       ·Pi15556的沉默转化子的表型分析第63-65页
   ·Pi21190功能解析第65-68页
     ·Pi21190在晚疫菌株侵染初期的表达量第65页
     ·Pi21190和Pi21190的C-端在龙葵中产生端在龙葵中产生HR结果具有一致性第65-66页
     ·不同龙葵品种中Pi21190瞬时表达结果第66-67页
     ·Pi21190在15个晚疫菌株中多态性分析及其功能验证第67-68页
4 讨论与结论第68-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2-83页
附录Ⅰ第83-85页
附录Ⅱ第85-87页
附录Ⅲ第87-89页
附录Ⅳ第89-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资源要素评价和网络结构分析的乡村绿道规划研究
下一篇:植物根际促生菌Lyc2和XW10的鉴定及抑菌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