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引言 | 第13-4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危机 | 第13-14页 |
·生活方式转变对公共空间的新需求 | 第14页 |
·快速城镇化对我国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新要求 | 第14-15页 |
·绿道建设国际化带来的城乡规划模式新变革 | 第15-16页 |
·绿道概述 | 第16-23页 |
·绿道术语与翻译 | 第16-17页 |
·绿道的定义及内涵 | 第17-19页 |
·绿道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2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40页 |
·国外绿道研究综述 | 第23-34页 |
·我国绿道研究综述 | 第34-4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40-42页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42-48页 |
·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7页 |
·调查方法 | 第43-44页 |
·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规划设计方法 | 第46-47页 |
·研究框架 | 第47-48页 |
3 理论研究 | 第48-96页 |
·乡村绿道特征解析及分类 | 第48-53页 |
·乡村绿道特征解析 | 第48-50页 |
·乡村绿道与城市绿道的差异 | 第50-51页 |
·乡村绿道分类 | 第51-53页 |
·乡村绿道网络构建策略 | 第53-60页 |
·乡村绿道网络构建的价值理念 | 第53-55页 |
·乡村绿道网络的空间层级及其构建策略 | 第55-60页 |
·乡村绿道规划流程 | 第60-67页 |
·基础资料调研 | 第62页 |
·乡村绿道规划资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2-65页 |
·分层构建与网络优化 | 第65-66页 |
·子系统复合重构与方案比选深化 | 第66-67页 |
·乡村绿道网络构建方法 | 第67-96页 |
·生态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流程及方法 | 第67-74页 |
·文化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流程及方法 | 第74-82页 |
·游憩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流程及方法 | 第82-90页 |
·产业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流程及方法 | 第90-94页 |
·乡村绿道网络系统叠加分析与构建方法 | 第94-96页 |
4 实践研究——以山东省费县上冶镇乡村绿道规划为例 | 第96-138页 |
·现状分析 | 第96-103页 |
·乡村绿道网络构建条件分析 | 第96-101页 |
·上位规划梳理 | 第101-103页 |
·规划构思 | 第103页 |
·乡村绿道网络分层构建 | 第103-126页 |
·上冶镇生态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 | 第103-116页 |
·上冶镇文化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 | 第116-119页 |
·上冶镇游憩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 | 第119-124页 |
·上冶镇产业型乡村绿道网络构建 | 第124-126页 |
·乡村绿道网络综合构建 | 第126-129页 |
·绿道系统叠加生成 | 第126-127页 |
·网络结构分析及优化 | 第127-129页 |
·乡村绿道网络设计深化 | 第129-138页 |
·绿道游径系统规划 | 第129-133页 |
·绿廊系统规划 | 第133-134页 |
·绿道服务设施及节点规划 | 第134-135页 |
·交通衔接和换乘系统规划 | 第135页 |
·标识系统规划 | 第135-136页 |
·安全保障系统规划 | 第136-137页 |
·景观风貌系统规划 | 第137-138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138-145页 |
·研究结论 | 第138-141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不足之处 | 第142-143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6页 |
附录 | 第156-170页 |
致谢 | 第170-1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