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20-40页 |
·城市网络研究现状 | 第20-31页 |
·城市网络内涵界定 | 第20-22页 |
·城市网络研究尺度 | 第22-23页 |
·城市网络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城市网络研究实证路径 | 第24-28页 |
·城市网络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 第28-31页 |
·交通网络研究现状 | 第31-37页 |
·交通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 第31-32页 |
·交通网络空间绩效研究 | 第32-37页 |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文献述评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方法与数据 | 第40-57页 |
·研究对象地域范围 | 第40-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6页 |
·整体网络特征评价指标 | 第42-43页 |
·节点网络特征评价指标 | 第43-45页 |
·核心—边缘模型 | 第45页 |
·凝聚子群分析 | 第45页 |
·Kernel密度估计法 | 第45-46页 |
·IDW空间差值法 | 第46页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46-51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7页 |
·样本企业数量时间分布 | 第51-52页 |
·样本企业空间分布 | 第52-53页 |
·样本企业所有制结构 | 第53-54页 |
·样本企业行业结构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基于全行业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分析 | 第57-81页 |
·基于全行业的城市联系分析 | 第57-62页 |
·基于全行业的节点联系 | 第57-58页 |
·基于全行业的城市对联系 | 第58-59页 |
·基于全行业的城市联系空间结构演变 | 第59-62页 |
·基于全行业的整体网络分析 | 第62-64页 |
·基于全行业的网络密度分析 | 第62-63页 |
·基于全行业的中心势分析 | 第63-64页 |
·基于全行业的节点分析 | 第64-75页 |
·基于全行业的点度中心度分析 | 第64-66页 |
·基于全行业的出度中心度和入度中心度分析 | 第66-73页 |
·基于全行业的中介中心度分析 | 第73-75页 |
·基于全行业的核心—边缘分析 | 第75-78页 |
·基于全行业的凝聚子群分析 | 第78-81页 |
第五章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分析 | 第81-97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联系分析 | 第82-87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节点联系 | 第82-83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对联系 | 第83-84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联系空间结构演变 | 第84-87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网络分析 | 第87-88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网络密度分析 | 第87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势分析 | 第87-88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节点分析 | 第88-97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点度中心度分析 | 第88-90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度中心度和入度中心度分析 | 第90-94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中心度分析 | 第94-97页 |
第六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网络可达性及其对城市网络的影响分析 | 第97-108页 |
·理论分析 | 第97-98页 |
·研究方法及模型构建 | 第98-101页 |
·基于GIS的交通网络可达性测度 | 第98-99页 |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第99-101页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101页 |
·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 | 第101-105页 |
·三个中心城市平均交通网络可达性演变特征 | 第101-103页 |
·分中心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演变特征 | 第103-105页 |
·计量分析 | 第105-108页 |
·长江中游城市群层面回归结果分析 | 第105-106页 |
·研究区分省层面回归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08-113页 |
·主要结论 | 第108-110页 |
·政策启示 | 第110-11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后记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