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作用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分布的影响--以麦盖提斜坡玉北三维工区奥陶系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8页 |
·本研究课题来源 | 第8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国外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 | 第9-10页 |
·工区勘探开发认识现状 | 第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古构造演化研究 | 第10-11页 |
·储层特征研究 | 第11页 |
·构造对缝洞储集体发育分布的影响 | 第11-12页 |
·有利储集区带综合评价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2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12页 |
·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6页 |
·主要成果 | 第12-15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7页 |
·工区位置 | 第16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22页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6-17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17-19页 |
·断裂分布特征 | 第19-22页 |
·断裂活动期次 | 第22页 |
·地层和沉积相 | 第22-27页 |
·地层划分 | 第22-23页 |
·沉积相 | 第23-27页 |
第3章 储层发育和分布特征 | 第27-56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7-28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28-43页 |
·基质孔隙 | 第29-32页 |
·裂缝 | 第32-37页 |
·溶蚀孔洞 | 第37-43页 |
·储层类型划分 | 第43-46页 |
·裂缝型储层 | 第43-44页 |
·裂缝-孔洞型储层 | 第44-45页 |
·岩溶洞穴型储层 | 第45-46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46-53页 |
·缝洞充填特征 | 第46-50页 |
·储层动态评价 | 第50-52页 |
·单井储层评价 | 第52-53页 |
·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 | 第53-56页 |
第4章 岩溶古地貌恢复 | 第56-74页 |
·岩溶与古岩溶概述 | 第56页 |
·岩溶垂向分带 | 第56-58页 |
·岩溶古地貌恢复 | 第58-64页 |
·岩溶古地貌恢复 | 第59页 |
·古地貌特征及分区 | 第59-61页 |
·古水文体系分析 | 第61-62页 |
·古岩溶发育及分布特征 | 第62-64页 |
·储层平面分布预测 | 第64-74页 |
·储层地震反演 | 第64-65页 |
·储层裂缝预测 | 第65-74页 |
第5章 构造对缝洞储集体发育分布的影响 | 第74-86页 |
·构造与岩溶的关系 | 第74-77页 |
·古地貌 | 第74-75页 |
·古隆起演化与古岩溶发育期次 | 第75-77页 |
·古隆起演化与古岩溶发育模式 | 第77页 |
·构造与裂缝的关系 | 第77-81页 |
·构造与断裂 | 第77-78页 |
·断裂与裂缝 | 第78-79页 |
·裂缝形成机制及特征 | 第79-81页 |
·构造与缝洞储集体的关系 | 第81-84页 |
·断裂与岩溶 | 第82-83页 |
·裂缝与岩溶 | 第83-84页 |
·构造与岩溶缝洞储集体 | 第84页 |
·储层发育区带综合评价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6页 |
·建议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