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东龙会场区块飞仙关组气藏储层特征研究及有利区优选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论文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的理论依据 | 第9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9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0-11页 |
·主要认识及成果 | 第11-12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2-17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2页 |
·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概况 | 第12-17页 |
·龙会场气田勘探开发概况 | 第14页 |
·铁山气田南区块勘探开发概况 | 第14-15页 |
·铁山气田北区块勘探开发概况 | 第15-17页 |
第3章 地层与沉积相 | 第17-33页 |
·构造背景与区域地层特征 | 第17-18页 |
·构造背景 | 第17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7-18页 |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18-27页 |
·飞仙关组顶底界划分 | 第18-20页 |
·飞仙关组地层内部划分 | 第20-27页 |
·飞仙关组地层分布特征 | 第27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27-31页 |
·沉积概况 | 第27页 |
·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 | 第27-31页 |
·鲕滩体展布规律 | 第31-33页 |
第4章 鲕滩储层特征及评价 | 第33-57页 |
·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 | 第33-44页 |
·储集岩类型及特征 | 第33-35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35-39页 |
·岩心物性特征 | 第39-40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40-43页 |
·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类型 | 第43-44页 |
·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评价 | 第44-47页 |
·储层分类及各类储层特征 | 第44-46页 |
·单井储层特征评价 | 第46-47页 |
·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分布特征 | 第47-48页 |
·鲕滩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47页 |
·鲕滩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 第47-48页 |
·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 第48-57页 |
·成岩作用对鲕滩储层发育的控制 | 第48-54页 |
·沉积相对储层分布的控制 | 第54-55页 |
·构造裂缝进一步改善储层的储渗条件 | 第55-57页 |
第5章 典型气藏解剖 | 第57-62页 |
·铁山南鲕滩气藏解剖 | 第57-58页 |
·气藏概况 | 第57页 |
·鲕滩气藏储集条件解剖 | 第57-58页 |
·铁山北鲕滩气藏解剖 | 第58-59页 |
·气藏概况 | 第58页 |
·鲕滩气藏储集条件解剖 | 第58-59页 |
·龙会场鲕滩气藏解剖 | 第59-61页 |
·气藏概况 | 第59-60页 |
·鲕滩气藏储集条件解剖 | 第60-61页 |
·典型气藏储集特征对比 | 第61-62页 |
第6章 气藏有利富集区优选 | 第62-70页 |
·有利富集区优选标准 | 第62页 |
·有利富集区优选 | 第62-66页 |
·龙会—铁山地区台缘带是鲕滩发育最有利地区 | 第62-64页 |
·龙会—铁山地区斜坡相带为鲕滩气藏次有利地区 | 第64页 |
·结合三维地震估算有利区面积 | 第64-66页 |
·飞仙关组气藏圈闭优选排队 | 第66-70页 |
·储量计算 | 第66-67页 |
·圈闭优选排队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项目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