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概述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第二章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病害调查 | 第14-33页 |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特点 | 第14页 |
·山区水库水流特点及其对库岸公路的影响 | 第14-17页 |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主要病害 | 第17-32页 |
·山区库岸的塌岸调查与分析 | 第17-23页 |
·库岸路基主要病害调查与分析 | 第23-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库岸路基变形稳定监测方案及仪器选型 | 第33-46页 |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变形、稳定监测的目的及特点 | 第33-34页 |
·库岸路基变形稳定监测的目的 | 第33页 |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变形稳定监测的特点 | 第33-34页 |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变形与稳定观测内容 | 第34-44页 |
·主要监测指标 | 第34-35页 |
·传感器的选型 | 第35-42页 |
·传感器埋设条件的要求 | 第42-43页 |
·传感器布置的原则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变形稳定监测实施细则 | 第46-60页 |
·土压力监测工作细则 | 第46-47页 |
·监测目的与采用的仪器 | 第46页 |
·土压力盒埋设、观测与记录 | 第46-47页 |
·数据整理与成果分析 | 第47页 |
·测斜仪观测工作细则 | 第47-51页 |
·观测目的与采用的仪器 | 第47-48页 |
·测斜仪的埋设、观测与记录 | 第48-50页 |
·数据整理与成果分析 | 第50-51页 |
·路基内部沉降观测工作细则 | 第51-59页 |
·观测目的与采用的仪器 | 第51页 |
·仪器埋设与观测 | 第51-59页 |
·数据整理与成果分析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山区库岸公路路基变形稳定自动监测及数据远程传输系统 | 第60-73页 |
·GPRS无线网络介绍 | 第61-63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63-64页 |
·系统工作过程及数据流程 | 第64-65页 |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设计 | 第65-67页 |
·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综述 | 第65-66页 |
·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 第66-67页 |
·自动监测系统功能 | 第67页 |
·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67-71页 |
·系统电力供应 | 第68-71页 |
·观测仪器的选择及监测频率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云南文山—都龙二级路库岸路基病害处治 | 第73-89页 |
·工程概况 | 第73页 |
·工地地质概况 | 第73-76页 |
·地质岩性构成 | 第73-74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74-75页 |
·岩土工程评价 | 第75-76页 |
·病害处治方案比选 | 第76-80页 |
·开挖换填 | 第76-77页 |
·强夯置换 | 第77-78页 |
·压力灌浆 | 第78-79页 |
·处治工程实施 | 第79-80页 |
·路基稳定变形稳定远程无线监测 | 第80-88页 |
·路基变形稳定现场监测方案 | 第80-81页 |
·路基变形稳定监测传感器埋设 | 第81-84页 |
·观测结果分析 | 第84-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89页 |
·展望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