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电子延时雷管起爆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市场需求分析 | 第13-14页 |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微差爆破理论及起爆网络安全技术 | 第15-19页 |
| ·微差爆破理论 | 第15-16页 |
| ·微差爆破概念及发展 | 第15页 |
| ·微差爆破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 ·起爆网络安全技术 | 第16-17页 |
| ·起爆法 | 第16页 |
| ·起爆网络的安全考量 | 第16-17页 |
| ·起爆网络故障及其分类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 3 数码雷管起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难点分析 | 第19-42页 |
|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9-20页 |
| ·现场总线技术 | 第20-21页 |
| ·CAN总线技术 | 第21-27页 |
| ·CAN总线特点 | 第21页 |
| ·CAN总线分层结构 | 第21-24页 |
| ·CAN总线报文结构 | 第24-26页 |
| ·CAN总线的错误处理 | 第26-27页 |
| ·CAN总线应用层协议分析与设计 | 第27-33页 |
| ·应用层协议iCAN | 第28-31页 |
| ·根据iCAN协议设计CAN总线通信 | 第31-33页 |
| ·CAN控制器驱动设计 | 第33-37页 |
| ·CAN控制器的初始化 | 第33-34页 |
| ·CAN数据发送函数 | 第34-36页 |
| ·CAN数据接收函数 | 第36-37页 |
| ·CAN总线和以太网的连接 | 第37-41页 |
| ·以太网接口CAN转换器 | 第39-40页 |
| ·软件测试仿真结果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数码电子雷管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第42-60页 |
| ·微控制芯片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 ·P87C591芯片 | 第43-44页 |
| ·P87C591最小系统 | 第44-46页 |
| ·存储器EEPROM电路设计 | 第46-50页 |
| ·单片机工作方式 | 第50-51页 |
| ·CN接口电路设计 | 第51-54页 |
| ·CAN收发器CTM8251AT | 第51页 |
| ·CAN接口电路设计 | 第51-53页 |
| ·CAN通信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 ·系统电源模块VRM设计 | 第54-56页 |
| ·DC-DC模块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 ·低压差稳压输出电路设计 | 第56页 |
| ·储能电容的选择 | 第56-57页 |
| ·数码电子雷管相关参数 | 第57-58页 |
| ·数码电子雷管结构尺寸 | 第57-58页 |
| ·数码电子雷管技术性能指标 | 第58页 |
| ·数码电子雷管价格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5 系统安全的加密技术 | 第60-66页 |
| ·单片机芯片加密技术 | 第60-63页 |
| ·单片机芯片加密 | 第60-61页 |
| ·Proteus仿真效果 | 第61-63页 |
| ·系统软件加密技术 | 第63-65页 |
| ·软件狗工作原理 | 第63页 |
| ·DES加密算法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6 结论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A CAN总线通信实验程序 | 第71-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