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 第11-12页 |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 第12页 |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人际交往及人际交往观概述 | 第15-19页 |
·人际交往及人际交往观的含义 | 第15-17页 |
·人际交往的含义 | 第15页 |
·人际交往观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人际交往观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 第16-17页 |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基本内容 | 第17-19页 |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基本内涵 | 第17页 |
·人际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17-18页 |
·人际交往与社会和谐 | 第18-19页 |
第3章 “90后”大学生的个性与交往特征 | 第19-27页 |
·“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 | 第19-22页 |
·“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 | 第19-20页 |
·“90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 第20页 |
·“90后”大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 第20-22页 |
·“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 第22-24页 |
·思维特征 | 第22页 |
·个性特征 | 第22-23页 |
·自我意识特征 | 第23页 |
·价值取向特征 | 第23-24页 |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 第24-27页 |
·交往情感特征 | 第24页 |
·交往意识特征 | 第24-25页 |
·交往方式特征 | 第25页 |
·交往范围特征 | 第25-27页 |
第4章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观调查分析 | 第27-39页 |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第27页 |
·调查问卷统计 | 第27-31页 |
·交往技巧调查 | 第27-28页 |
·交往观调查 | 第28-31页 |
·人际交往对象调查 | 第31页 |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观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观现状 | 第31-33页 |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存在问题 | 第33-35页 |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第5章 培育“90后”大学生科学人际交往观的对策研究 | 第39-48页 |
·加强文化建设,构建良好人际交往环境 | 第39-41页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第39-40页 |
·推进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第40页 |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 第40-41页 |
·强化学校教育,设置科学系统课程体系 | 第41-44页 |
·丰富校园文化 | 第41-42页 |
·创设交往平台 | 第42页 |
·设置课程体系 | 第42-44页 |
·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融洽和谐家庭关系 | 第44-45页 |
·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 第44页 |
·改善家庭人际关系 | 第44页 |
·创设家庭和谐环境 | 第44-45页 |
·提升个体能力,形成正确人际交往观念 | 第45-48页 |
·形成科学认知 | 第45-46页 |
·培养良好个性 | 第46页 |
·提高交往能力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