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简介 | 第10页 |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MOFs的发展历程 | 第10-15页 |
·MOFs的合成 | 第15-17页 |
·原料的选择 | 第15-16页 |
·合成方法 | 第16-17页 |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MOFs自身作为催化剂 | 第17-19页 |
·MOFs作为催化剂载体 | 第19-22页 |
·MOFs封装杂多酸 | 第19-20页 |
·MOFs负载贵金属 | 第20-22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6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二章 MIL-100(Fe)制备方法优化及其在醇醛缩合反应中的应用 | 第26-46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9页 |
·MIL-100(Fe)制备方法的优化 | 第29-30页 |
·以硝酸铁作铁源 | 第29页 |
·以零价铁作铁源 | 第29-30页 |
·以氯化铁作铁源 | 第30页 |
·以乙酰丙酮铁作铁源 | 第30页 |
·MIL-100(Fe)的表征 | 第30-32页 |
·晶体结构表征(XRD) | 第30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氮气吸附) | 第30-3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1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1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1页 |
·热重分析(TG) | 第31-32页 |
·催化醇醛缩合反应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5页 |
·晶体结构表征(XRD) | 第32-34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氮气吸附) | 第34-37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7-38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8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8-39页 |
·热稳定性分析(TG) | 第39-40页 |
·催化醇醛缩合反应 | 第40-42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第42-43页 |
·催化剂对不同醇醛底物的催化活性评价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MIL-100(Fe)封装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46-60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MIL-100(Fe)封装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50页 |
·晶体结构表征(XRD) | 第48-49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9页 |
·~(31)P核磁共振光谱表征(~(31)P NMR) | 第49页 |
·热重分析(TG) | 第49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氮气吸附) | 第49-50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50页 |
·酸碱滴定 | 第50页 |
·催化酯化反应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晶体结构表征(XRD) | 第50-51页 |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与~(31)p核磁共振光谱表征 | 第51-52页 |
·热稳定性分析(TG) | 第52-53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氮气吸附) | 第53-5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54页 |
·酸量的测定(酸碱滴定) | 第54-55页 |
·催化酯化反应 | 第55-56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课题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资助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