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配位化学简介 | 第10页 |
·配位聚合物 | 第10-16页 |
·配位聚合物的概述 | 第10-12页 |
·配位聚合物的拓扑网络 | 第12-13页 |
·配位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 第13-16页 |
·气体吸附 | 第13-15页 |
·光学性能 | 第15-16页 |
·多核配合物 | 第16-23页 |
·主族金属簇合物 | 第18-19页 |
·过渡金属簇合物 | 第19页 |
·稀土金属簇合物 | 第19-23页 |
·无机配体构筑的多核稀土簇合物 | 第20-21页 |
·有机配体构筑的多核稀土簇合物 | 第21-23页 |
·选题依据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金属簇合物的合成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性质表征 | 第27页 |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 第27-32页 |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方法 | 第27页 |
·单晶结构分析 | 第27-32页 |
第三章 无机配体构筑的手性多核稀土硫酸盐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稀土硫酸盐的合成方法 | 第32-33页 |
·Ln_4(OH)_4(SO_4)_4(H_2O)_3[Ln=Er(1),Y(2)]的晶体结构 | 第33-37页 |
·性质表征 | 第37-39页 |
·簇合物1、2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簇合物1、2的PXRD分析 | 第38-39页 |
·簇合物1、2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由4,4’-二苯醚二甲酸构筑的多核稀土配合物 | 第42-74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配体的配位方式 | 第44页 |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 第44-48页 |
·配合物3-6的晶体结构与性质分析 | 第48-60页 |
·配合物Ln_5(oba)_7(OH)(H_2O)_3[Ln=Sm(3),Eu(4),Dy(5),Er(6)]的结构 | 第48-57页 |
·配合物3-6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页 |
·配合物3-6的PXRD分析 | 第57-58页 |
·配合物4和5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58-59页 |
·配合物6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9-60页 |
·配合物7-10的晶体结构和性质分析 | 第60-67页 |
·配合物Ln_2(oba)(2-pc)_2(OH)_2[Ln=Tb(7),Dy(8),Ho(9),Er(10)]的结构 | 第60-64页 |
·配合物7-10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配合物8、9、10的PXRD分析 | 第65-66页 |
·配合物8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66-67页 |
·配合物10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7页 |
·配合物11-15的晶体结构和性质分析 | 第67-73页 |
·配合物Ln_3(oba)_4(na)[Ln=Ho(11),Er(12),Tm(13),Yb(14),Y(15)]的结构 | 第68-71页 |
·配合物11-15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1-72页 |
·配合物12的PXRD分析 | 第72页 |
·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总结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