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佛教建筑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4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第2章 拉达克地区历史宗教背景与人文地理环境 | 第17-37页 |
·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0-23页 |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 第20-22页 |
·气候特征 | 第22-23页 |
·拉达克首府列城(Leh)概况 | 第23-30页 |
·列城城区概况 | 第23-24页 |
·列城王宫及周边宫殿 | 第24-27页 |
·列城周围民居特色 | 第27-30页 |
·宗教文化背景 | 第30-36页 |
·宗教背景 | 第30-31页 |
·寺庙文化 | 第31-33页 |
·传统特点 | 第33-35页 |
·地方资源与建筑材料 | 第35-36页 |
·本章总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拉达克佛教建筑溯源 | 第37-59页 |
·拉达克佛教的产生 | 第37-46页 |
·佛教在拉达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 第37-39页 |
·各教派的引入与发展 | 第39-43页 |
·佛教发展中典型人物举例 | 第43-46页 |
·早期佛教建筑在拉达克的兴盛 | 第46-51页 |
·克什米尔风格对早期寺庙的影响 | 第46-47页 |
·建筑背景及寺庙整体概况 | 第47-49页 |
·寺庙选址特点 | 第49-50页 |
·寺庙布局特点 | 第50-51页 |
·寺庙核心佛像 | 第51页 |
·晚期佛教建筑的发展 | 第51-57页 |
·建筑背景及寺庙整体概况 | 第51-53页 |
·寺庙选址特点 | 第53-55页 |
·寺庙形制布局 | 第55-56页 |
·寺庙功能 | 第56-57页 |
·本章总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拉达克寺庙建筑特征 | 第59-107页 |
·拉达克所属西喜马拉雅地区的寺庙类型划分 | 第59-60页 |
·拉达克寺庙建筑的平面布置 | 第60-64页 |
·寺庙建筑的平面特点 | 第60-61页 |
·寺庙建筑的平面组成 | 第61-64页 |
·阿奇(Alchi)寺庙概况及布局特点 | 第64-79页 |
·阿奇寺庙概况 | 第64-67页 |
·寺庙入口 | 第67页 |
·杜康殿(Dukhang) | 第67-69页 |
·苏木泽殿(Sumtsek) | 第69-75页 |
·拉康殿(Lha-Khang) | 第75页 |
·塔门(kaka ni chorten) | 第75-77页 |
·壁画 | 第77-79页 |
·拉达克各教派寺庙实例 | 第79-98页 |
·止贡派寺庙 | 第79-83页 |
·竹巴派寺庙 | 第83-88页 |
·格鲁派寺庙 | 第88-95页 |
·宁玛派寺庙 | 第95-97页 |
·萨迦派寺庙 | 第97-98页 |
·拉达克佛教建筑艺术风格 | 第98-105页 |
·建筑装饰艺术的风格 | 第99-100页 |
·佛像壁画研究 | 第100-101页 |
·神龛 | 第101页 |
·佛塔 | 第101-104页 |
·玛尼堆 | 第104-105页 |
·本章总结 | 第105-107页 |
第5章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拉达克 | 第107-113页 |
·拉达克现状 | 第107-108页 |
·拉达克建筑的地域性特色 | 第108-110页 |
·拉达克佛教建筑的保护研究价值 | 第110-111页 |
·拉达克建筑符号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 第111-112页 |
·本章总结 | 第112-113页 |
结语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附录 | 第119-171页 |
成果 | 第171-173页 |
致谢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