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主要性状的中英文对照和英文缩写 | 第16-17页 |
1 前言 | 第17-40页 |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猪胚胎/胎儿丢失是影响产仔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17-18页 |
·梅山猪和大白猪种产仔数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猪子宫内膜的结构及其在妊娠中的作用 | 第20-26页 |
·猪子宫的结构 | 第20-22页 |
·子宫内膜与妊娠的建立和维持 | 第22-24页 |
·子宫内膜腺体在妊娠建立和维持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猪子宫内膜组织转录组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猪产仔数相关QTL和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猪产仔数相关QTL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ESR) | 第30-31页 |
·促卵泡素β(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β)亚基基因 | 第31页 |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 | 第31页 |
·催乳素受体(Prolaetin receptor.PRLR)基因 | 第31页 |
·子宫内膜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 第31-40页 |
·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 | 第31-36页 |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的发现及其功能 | 第32-33页 |
·ISG15基因在不同物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干扰素刺激基因43(ISG43)的发现及其功能 | 第34-35页 |
·ISG15基因的表达的转录调控 | 第35-36页 |
·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36-40页 |
·LIF基因的结构 | 第36页 |
·LIF基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 第36-37页 |
·LIF在妊娠的建立和维持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雌、孕激素对LIF基因的调控 | 第38-40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0-41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41-57页 |
·材料 | 第41-45页 |
·组织样品 | 第41-42页 |
·DNA样品 | 第42页 |
·Affymetrix基因芯片 | 第42页 |
·菌株、质粒 | 第42-43页 |
·细胞样品 | 第43页 |
·主要试剂和配置 | 第43-4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和数据库 | 第45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 第45页 |
·主要数据库及在线分析工具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57页 |
·RNA提取与芯片杂交 | 第45-46页 |
·芯片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数据的前处理 | 第46页 |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第46页 |
·聚类分析方法 | 第46页 |
·Gene Ontology分析方法 | 第46页 |
·编码分泌蛋白基因筛选 | 第46-47页 |
·差异表达基因-QTL联合分析 | 第47页 |
·芯片数据实验验证 | 第47-48页 |
·组织总RNA的提取和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47页 |
·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引物设计 | 第47-48页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48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48页 |
·基因分离和克隆 | 第48-51页 |
·目的基因cDNA的电子克隆 | 第48-50页 |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与鉴定 | 第50页 |
·引物设计及扩增条件 | 第50页 |
·PCR扩增的条件 | 第50页 |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和克隆测序 | 第50-51页 |
·候选基因多态位点的检测与关联分析 | 第51-52页 |
·候选基因多态位点检测 | 第51-52页 |
·猪基因与性状关联分析 | 第52页 |
·雌激素(E2)、孕激素(P4)、雌激素抑制剂(ICI 182780)、孕激素抑制剂(RU486)处理Ishikawa细胞和Hela细胞 | 第52-53页 |
·Ishikawa细胞和Hela细胞培养 | 第52-53页 |
·激素以及抑制剂处理细胞 | 第53页 |
·候选基因定量表达分析 | 第53-54页 |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53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 | 第53页 |
·定量PCR数据分析 | 第53-54页 |
·目的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克隆和预测 | 第54-57页 |
·目的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克隆 | 第54页 |
·启动子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 | 第54-55页 |
·猪ISG15和LIF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 第55页 |
·细胞培养和转染 | 第55-57页 |
4 结果 | 第57-100页 |
·梅山和大白猪妊娠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 第57-75页 |
·子宫内膜中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研究 | 第57-67页 |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第58-59页 |
·品种和时期子宫内膜中基因特异表达模式研究 | 第59-61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通路分析 | 第61-64页 |
·差异表达基因在猪产仔数相关性状QTL区域中的分布 | 第64-67页 |
·子宫内膜中分泌蛋白编码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 第67-73页 |
·子宫内膜中编码分泌蛋白的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第67-68页 |
·子宫内膜中差异表达的分泌蛋白编码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 第68-70页 |
·子宫内膜中编码分泌蛋白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通路分析 | 第70-73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73-75页 |
·引物扩增效率检测 | 第7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 第74-75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 | 第75-100页 |
·猪ISG15和ISG43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75-92页 |
·基因序列分析 | 第75-79页 |
·猪ISG15和ISG43基因序列变异及其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79-84页 |
·遗传变异检测结果 | 第84-85页 |
·猪ISG15基因在不同品种和妊娠期母胎界面表达模式研究 | 第85-86页 |
·猪ISG15基因转录调控初步研究 | 第86-92页 |
·猪LIF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92-100页 |
·猪LIF基因基因序列变异及其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92-96页 |
·猪LIF基因在梅山和大白猪子宫内膜的表达研究 | 第96-97页 |
·猪LIF基因转录调控初步研究 | 第97-100页 |
5 讨论 | 第100-115页 |
·实验方法的讨论 | 第100-104页 |
·猪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 第100-102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100-101页 |
·聚类分析 | 第101页 |
·基因注释 | 第101-102页 |
·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基因mRNA的表达 | 第102-104页 |
·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104-115页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子宫内膜基因表达的重要意义 | 第104页 |
·妊娠建立和维持过程中梅山和大白猪子宫内膜功能调控机理 | 第104-109页 |
·妊娠建立过程中子宫内膜生理变化调控机制 | 第105-107页 |
·妊娠维持过程中子宫内膜生理变化调控机制 | 第107-109页 |
·妊娠建立和维持过程梅山和大白猪子宫内膜功能差异的分子机理 | 第109-111页 |
·干扰素、孕激素、雌激素信号通路在猪妊娠建立和维持中的作用 | 第111-112页 |
·干扰素和雌激素对ISG15基因的调控 | 第112-113页 |
·LIF因子在妊娠建立和维持中的作用 | 第113-115页 |
6 小结 | 第115-117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意义 | 第115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