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无线网络动态资源管理的跨层设计研究
| 论文创新点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目录 | 第11-15页 |
| 图目录 | 第15-18页 |
| 表目录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6页 |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9-26页 |
| ·无线频谱现状 | 第19-22页 |
| ·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 | 第22-2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3-26页 |
| ·认知无线网络研究现状 | 第26-3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 ·选题动机 | 第32-33页 |
|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内容安排 | 第33-36页 |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33-34页 |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36-52页 |
| ·认知无线网络设计空间 | 第36-37页 |
| ·频谱管理的跨层式设计 | 第37-45页 |
| ·认知无线网络结构 | 第37-40页 |
| ·频谱管理框架 | 第40-41页 |
| ·跨层设计的意义 | 第41-44页 |
| ·跨层信息的交互 | 第44-45页 |
| ·跨层设计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5-51页 |
| ·协议栈的设计 | 第45-47页 |
| ·端到端效能参数和业务特征 | 第47-49页 |
| ·系统的仿真及验证 | 第49-50页 |
| ·系统的扩展性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基于能量效率的频段分配和速率自适应 | 第52-71页 |
| ·相关工作 | 第53-54页 |
| ·系统描述 | 第54-57页 |
| ·基本定义 | 第54-55页 |
| ·协议干扰模型 | 第55-56页 |
| ·频谱空间容量积和功率控制离散化 | 第56-57页 |
| ·频段分配和流量路由约束条件 | 第57-59页 |
| ·干扰限制 | 第57页 |
| ·无线电接口限制 | 第57页 |
| ·成功传输限制 | 第57-58页 |
| ·多通路流量路由限制 | 第58-59页 |
| ·分布式速率自适应算法 | 第59-65页 |
| ·自主适变的迭代过程 | 第60-61页 |
| ·基于频段代价的频段分配 | 第61-65页 |
| ·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65-70页 |
| ·仿真环境 | 第65-67页 |
| ·流量路由的比较 | 第67-68页 |
| ·功率控制的比较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四章 基于频谱时间容量区的白空间动态分配 | 第71-88页 |
| ·相关工作 | 第72-73页 |
| ·系统描述 | 第73-77页 |
| ·基本定义 | 第73-75页 |
| ·白空间分配规则 | 第75-76页 |
| ·复杂性分析 | 第76-77页 |
| ·频谱时间容量区的分布式设计 | 第77-83页 |
| ·自适应传输机制 | 第78-81页 |
| ·动态频谱分配算法 | 第81-82页 |
| ·讨论 | 第82-8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 ·仿真环境 | 第83-84页 |
| ·仿真结果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第五章 端到端实时业务传输的分布式资源管理 | 第88-108页 |
| ·相关工作 | 第89-90页 |
| ·系统描述 | 第90-94页 |
| ·实时业务和优先级 | 第91-92页 |
| ·频谱机会和干扰 | 第92-93页 |
| ·节点的行动 | 第93-94页 |
| ·实时业务管理与信息交换策略 | 第94-98页 |
| ·本地信息的分布式协同设计 | 第94-95页 |
| ·信息交换和信息单元限制 | 第95-98页 |
| ·分布式资源管理算法 | 第98-103页 |
| ·频段分配过程和信息交换过程 | 第99-101页 |
| ·多主体认知过程 | 第101-10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7页 |
| ·干扰距离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重构质量的好坏 | 第104-105页 |
| ·主用户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 ·移动性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第六章 端到端自主适变网络协作 | 第108-130页 |
| ·相关工作 | 第109-111页 |
| ·协议体系结构 | 第109-110页 |
| ·频谱协作方法 | 第110-111页 |
| ·协议描述 | 第111-115页 |
| ·认知无线网络框架结构 | 第111-114页 |
| ·主动式频谱协作协议栈 | 第114-115页 |
| ·控制平面的自主适变频谱协作 | 第115-124页 |
| ·引导过程 | 第116-117页 |
| ·链路智能映射 | 第117-119页 |
| ·数据路径建立 | 第119-121页 |
| ·命名和寻址 | 第121-122页 |
| ·重构机制和协议栈调度 | 第122-124页 |
| ·协议验证与分析 | 第124-129页 |
| ·IEEE 802.11b和蓝牙的异构融合 | 第124-125页 |
| ·WiFi和WiMax的异构融合 | 第125-127页 |
| ·链路智能映射 | 第127-129页 |
| ·频率分配成功率 | 第1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主要结论 | 第130-131页 |
| ·未来研究工作设想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5页 |
| 缩略词 | 第145-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8页 |
| 已发表或者录用的论文 | 第148-15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