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理论所需 | 第10-11页 |
·现实所需 | 第11-12页 |
·概念界定 | 第12-21页 |
·“教师教育者”的概念 | 第12-13页 |
·―自我研究”的概念 | 第13-19页 |
·心理学中“自我研究”的概念 | 第14页 |
·教师教育中“自我研究”的概念 | 第14-17页 |
·自我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自我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自我研究的特点 | 第18-19页 |
·“机制”与“作用机制”的概念 | 第19-20页 |
·“机制”的含义 | 第19-20页 |
·“作用机制”概念 | 第20页 |
·―教师教育者自我研究作用机制”的概念 | 第20-21页 |
·文献综述 | 第21-2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有关“教师教育者自我研究”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有关“教师教育者自我研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文献法 | 第28-29页 |
·比较法 | 第29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29-30页 |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实践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内容、途径与自我研究的流程 | 第32-44页 |
·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内容 | 第32-34页 |
·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途径 | 第34-36页 |
·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一般流程 | 第36-39页 |
·确定研究问题 | 第36-37页 |
·确定研究方案 | 第37页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37页 |
·数据的分析 | 第37-38页 |
·总结与撰写书面报告 | 第38-39页 |
·自我研究的方法 | 第39-40页 |
·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案例 | 第40-44页 |
第三章 自我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静态要素 | 第44-60页 |
·自我研究与教师教育者对自我的认识 | 第44-48页 |
·自我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者对自我的认识 | 第44-46页 |
·自我认识的含义 | 第44-45页 |
·自我研究对教师教育者自我认识的促进作用 | 第45-46页 |
·自我研究如何清晰化教师教育者对自身作用和能力的认识 | 第46-48页 |
·自我研究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认同 | 第48-53页 |
·自我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认同的发展 | 第48-50页 |
·教师教育者专业认同的含义 | 第48页 |
·自我研究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认同的发展 | 第48-50页 |
·自我研究如何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认同的发展 | 第50-53页 |
·自我研究与教师教育者教学信念的发展 | 第53-56页 |
·自我研究改变了教师教育者的信念 | 第53-55页 |
·自我研究如何改变教师教育者的信念 | 第55-56页 |
·自我研究与教师教育者知识的积累 | 第56-60页 |
·自我研究扩展教师教育者知识的积累 | 第56-57页 |
·自我研究如何扩展教师教育者知识的积累 | 第57-60页 |
第四章 自我研究作用机制的运行要素与各要素的作用过程 | 第60-68页 |
·教师教育者自我研究的运行要素 | 第60-66页 |
·反思 | 第60-62页 |
·合作 | 第62-64页 |
·团体的构建 | 第64-65页 |
·所处环境的建设 | 第65-66页 |
·静态要素与运行要素的作用过程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者有效开展自我研究的建议 | 第68-73页 |
·构建合作的文化 | 第68-69页 |
·开展自我研究的机制保障问题 | 第69-70页 |
·教师教育者要与他人之间建立互信 | 第70-71页 |
·教师教育者需要争取获得社会支持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