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铁路建筑限界论文

高速列车动态包络线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动态包络线测量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第11-14页
     ·动态包络线概述第11-12页
     ·国内外技术现状第12-14页
   ·高速列车动态包络线测量及其关键技术第14-20页
     ·测量问题描述及分析第14-17页
     ·动态位姿测量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7-19页
     ·基于曲面匹配的动态位姿解算第19页
     ·车体静态基准轮廓及局部曲面的测量第19-20页
     ·车体动态局部轮廓测量第20页
     ·基准截面动态位姿参数估计第20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二章 基于曲面匹配的动态位姿解算方法研究第23-37页
   ·曲面匹配问题概述第23-24页
   ·曲面重构第24-25页
   ·空间刚体变换第25-29页
     ·旋转矩阵表示方法第25-27页
     ·坐标转换算法第27-29页
   ·曲面匹配方法第29-31页
     ·ICP 算法第29-30页
     ·其它方法第30-31页
   ·曲线与曲面匹配问题分析第31-32页
   ·离散指数映射及其扩展第32-34页
     ·离散测地线第32页
     ·指数映射第32-34页
     ·扩展指数映射第34页
   ·基于扩展指数映射的 ICP 改进算法第34-36页
   ·实验验证第36-37页
第三章 静态基准轮廓及曲面测量方法研究第37-58页
   ·测量问题描述第37-38页
     ·轮廓测量第37页
     ·简化的曲面测量第37-38页
   ·宏观轮廓测量方法概述第38-40页
     ·接触式测量第38页
     ·非接触式测量第38-40页
   ·基于测距的轮廓扫描测量方法第40-42页
     ·测量平台构建第40-41页
     ·测量数学模型第41-42页
   ·基准坐标系建立方法第42-45页
     ·靶标设计及标定第43页
     ·现场建系方法第43-45页
   ·传感器参数标定方法第45-50页
     ·借助固定参考点法第46-47页
     ·基于最小二乘法第47-50页
   ·基准曲面生成方法第50-51页
   ·测量误差分析模型第51-53页
   ·实验验证第53-58页
     ·现场建系实验第55页
     ·传感器参数标定实验第55-56页
     ·测量精度验证实验第56-58页
第四章 高速动态局部轮廓测量方法研究第58-97页
   ·测量问题描述第58-59页
     ·测量目标第58页
     ·测量特点第58-59页
     ·空间约束第59页
   ·基于视觉原理的轮廓测量方法第59-64页
     ·线结构光视觉测量第60-61页
     ·多线结构光视觉测量第61-62页
     ·立体视觉测量第62-63页
     ·高速动态轮廓双目视觉测量方法第63-64页
   ·摄像机校准第64-73页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65-68页
     ·基于参数模型的摄像机校准方法第68-69页
     ·非参数模型的摄像机校准方法第69-71页
     ·双摄像机位置关系校准第71-73页
   ·光条中心提取方法研究第73-78页
     ·光条数学模型第73页
     ·光条中心提取方法概述第73-76页
     ·基于 ROI 的 Steger 算法第76-77页
     ·算法验证实验第77-78页
   ·双目立体匹配算法研究第78-80页
     ·极线几何与基本矩阵第78-79页
     ·基于极线约束的光条中心匹配第79-80页
   ·双目测量误差分析第80-88页
     ·误差分析模型第80-82页
     ·数值仿真分析第82-85页
     ·对动态位姿参数的影响及控制第85-88页
   ·动态测量误差分析第88-92页
     ·曝光时间的影响第88-89页
     ·同步误差的影响第89-92页
   ·实验验证第92-97页
     ·主要实验设备第92-94页
     ·精度验证实验第94-95页
     ·现场验证实验第95-97页
第五章 基准截面动态位姿参数估计方法第97-103页
   ·问题描述第97页
   ·位置误差的影响第97-98页
   ·最大点头角与摇头角估计第98-99页
   ·静态基准截面位置测量及误差分析第99-100页
   ·动态局部轮廓位置测量及误差分析第100-101页
   ·基准截面动态位姿估计误差分析第101-103页
第六章 现场校准技术及测量实例第103-116页
   ·现场校准概述第103-104页
     ·现场坐标系描述第103-104页
     ·校准条件限定第104页
   ·转站误差分析第104-112页
     ·转站误差模型第104-107页
     ·公共点布局分析第107-112页
   ·现场快速校准方法第112-113页
   ·高速列车动态包络线测量实例第113-11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6-119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116-117页
   ·论文创新点第117页
   ·工作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邻近施工对天津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及保护研究
下一篇:船闸结构时变演化的多场耦合静动力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