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光互连网络性能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片上电互连网络及其制约因素 | 第12-13页 |
·片上光互连网络的优势 | 第13-14页 |
·片上光互连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片上光互连网络技术 | 第18-32页 |
·光器件 | 第18-25页 |
·激光器 | 第19-21页 |
·调制器 | 第21-23页 |
·光波导 | 第23页 |
·光滤波器 | 第23页 |
·光开关 | 第23-24页 |
·光检测器 | 第24-25页 |
·片上光互连网络概述 | 第25-28页 |
·光总线架构 | 第25-26页 |
·Crossbar 架构 | 第26-27页 |
·基于电路交换的光互连架构 | 第27页 |
·基于光路由的光互连架构 | 第27-28页 |
·模拟器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片上电网络模拟器 | 第28-29页 |
·片上光网络模拟器 | 第29-30页 |
·普遍光网络模拟器 | 第30页 |
·片上光互连网络的性能参数 | 第30-31页 |
·网络平均延迟 | 第30-31页 |
·网络吞吐量 | 第31页 |
·功耗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模拟器总体设计 | 第32-40页 |
·模拟器的设计思想 | 第32-33页 |
·设计目标 | 第32页 |
·模拟方法 | 第32-33页 |
·模拟器框架设计 | 第33-35页 |
·模拟器框架 | 第33-34页 |
·模拟器层次模型 | 第34-35页 |
·模拟引擎设计 | 第35-38页 |
·电互连子网络模拟过程 | 第35页 |
·光互连子网络模拟过程 | 第35-37页 |
·模拟引擎算法流程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模拟器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40-52页 |
·电器件库设计 | 第40-43页 |
·电器件库 | 第40页 |
·电路由器 | 第40-43页 |
·光器件库设计 | 第43-46页 |
·光器件库 | 第43-46页 |
·4 x 4 光开关 | 第46页 |
·处理器核设计 | 第46-48页 |
·NIF | 第47-48页 |
·应用程序 | 第48页 |
·片上光互连子网络功耗建模 | 第48-51页 |
·激光源功耗 | 第49-50页 |
·环形谐振器功耗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模拟器验证与评测 | 第52-64页 |
·搭建光 Torus 网络 | 第52-55页 |
·搭建光模块 | 第53-54页 |
·搭建电模块 | 第54-55页 |
·搭建网络拓扑结构 | 第55页 |
·模拟器正确性验证 | 第55-58页 |
·网络平均延迟和吞吐量验证 | 第56页 |
·插入损耗验证 | 第56-57页 |
·功耗验证 | 第57-58页 |
·模拟器性能评测 | 第58-59页 |
·模拟速度分析 | 第58-59页 |
·模拟精度分析 | 第59页 |
·模拟灵活性分析 | 第59页 |
·模拟器的应用 | 第59-63页 |
·网络平均延迟和吞吐量 | 第60-62页 |
·插入损耗 | 第62页 |
·功耗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