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 介词“于”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0-14页
 2. 研究方法和角度第14-15页
 3. 研究内容与具体篇章安排第15-18页
 4. 语料来源与体例的安排第18-19页
第一编 介词“于”的基本性质和用法第19-73页
 第二章 “于”的来源、性质、功能与分化第20-34页
  1.“于”的来源及“於”、“乎”第20-23页
  2. 介词“于”的基本功能第23-25页
  3.“于”的分化——从介词、介素到附缀、词缀第25-28页
  4.“于”的句法功能第28-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介词“于”的介引功能第34-46页
  1. 介词“于”介引比较对象第34-37页
  2. 介词“于”介引施事角色第37-39页
  3. 介词“于”介引关联对象第39-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于 X”作补语以及相关的框式用法第46-60页
  1.“于 X”的类型第46-48页
  2.“于 X”的句法分析第48-52页
  3.“于 X”中“于”的性质第52-56页
  4.“于 X”和“在 X”第56-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于 X”充当多项关涉状语第60-73页
  1.“于 X”作状语的形式、功能第60-64页
  2.“于 X”作状语的探源、发展第64-66页
  3.“于 X”作状语的表达、语用第66-68页
  4.“于 X”作状语的比较、凸显作用第68-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二编“X+于”跨层结构的词汇化第73-117页
 第六章 “X 于”粘宾动词及其成因第74-85页
  1.“X 于”粘宾动词的范围与类别第74-76页
  2.“X 于”粘宾动词的句法特点第76-79页
  3. 影响“X+于”粘宾性的因素第79-81页
  4.“X 于”粘宾动词化的历程及机制(以“属于”、“善于”为例)第81-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连词“由于”的形成及其连接功能第85-96页
  1.“由于”的词汇化历程及特点第85-88页
  2.“由于”的句法分布第88-91页
  3. 连词“由于”的语义特征第91-94页
  4.“由于”的兼类特征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八章 “关于、对于、至于”的介词化及其功能第96-106页
  1.“关于、对于、至于”的词汇化历程第96-100页
  2.“关于、对于、至于”历时演变的共性和差异第100-101页
  3.“关于、对于、至于”介词功能的共性和差异第101-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九章 “关于、对于、至于”的话题标记功能第106-117页
  1.“关于、对于、至于”话题标记功能的形成第106-108页
  2.“关于、对于、至于”的话题标记特点第108-111页
  3.“关于、对于、至于”的篇章衔接功能第111-112页
  4.“关于、对于、至于”后附准助词的比较第112-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三编“于 X”介宾短语的词汇化和习语化第117-183页
 第十章 “于今”的副词化及其与“至今”的竞争、更替第118-130页
  1.“于今”的历时演化第118-122页
  2.“于今”、“至今”的词汇化比较第122-126页
  3. 于今、至今的更新与兴替第126-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十一章 习语与格式“XX 于 X”、“X 于 XX”第130-140页
  1.“XX 于 X”的类型与形成第130-133页
  2.“X 于 XX”的探源与衍变第133-135页
  3.“XX 于 X”、“X 于 XX”的发展第135-137页
  4.“XX 于 X”、“X 于 XX”的作用第137-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十二章 “于是”的连词化第140-152页
  1.“于是”的历时演变第140-143页
  2.“于是”的连接功能第143-148页
  3.“于是”与“因此”、“所以”的比较第148-149页
  4.“于是”连词化的动因与机制第149-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第十三章 “双音节 X+于”结构中“于”的零形化第152-165页
  1.“于”零形化的句法选择第152-158页
  2.“于”零形化的成因第158-161页
  3.“于”零形化的后果第161-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十四章 “于”的演化历程、动因及后果第165-183页
  1.“于”的演化历程与轨迹第165-167页
  2. 介词“于”演化的基本动因第167-172页
  3. 介词“于”的多样性演化后果第172-180页
  4. 从介词“于”看汉语介词的发展趋势第180-182页
  本章小结第182-183页
结语第183-185页
附录一第185页
附录二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1页
后记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
下一篇:“东方主义”的滥觞:希腊古典史家作品中的“他者”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