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0蛋白单抗与多抗制备及实验感染小鼠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4页
   ·牛病毒性腹泻概述第15-19页
     ·病原体第15-18页
       ·生物学特性第16页
       ·基因组结构第16页
       ·BVDV编码蛋白及功能第16-18页
     ·病原生物型第18-19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诊断第19-22页
     ·流行病学第19页
     ·临床诊断第19-22页
       ·病毒分离第19-20页
       ·病毒中和实验第20页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第20-21页
       ·反转录-多聚链式反应(RT-PCR)第21页
       ·核酸杂交实验技术第21页
       ·免疫荧光技术第21-22页
       ·免疫过氧化酶技术(IP)及免疫组织化学(IHC)第22页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与根除措施第22-2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0蛋白的制备第24-29页
   ·材料第24-25页
     ·实验毒株、质粒和细菌株第24页
     ·实验动物、细胞第24页
     ·血清、抗体第24页
     ·主要试剂第24-25页
     ·主要仪器第25页
   ·试验方法第25-26页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重组质粒的构建第25-26页
       ·引物设计和目的基因扩增第25页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25-26页
     ·重组蛋白的制备及鉴定第26页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复性第26页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第26页
       ·重组蛋白浓度的测定及保存第26页
   ·结果第26-29页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重组质粒构建第26-27页
     ·重组E0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27-28页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结果第28-29页
第三章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0蛋白单抗、多抗制备及其特性鉴定第29-40页
   ·动物免疫第29页
   ·病毒培养及TCID50的测定第29-35页
     ·病毒培养第29页
     ·病毒TCID50的测定第29页
     ·BVDV BA株的纯化第29页
     ·间接ELISA的建立第29-30页
     ·骨髓瘤Sp2/0细胞准备第30页
     ·饲养层细胞的准备第30-31页
     ·脾细胞的制备第31页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第31页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第31页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冻存与复苏第31-32页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第31-32页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第32页
       ·杂交瘤细胞的复苏第32页
     ·单克隆抗体及杂交瘤细胞特性的鉴定第32-34页
       ·腹水的制备第32页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第32页
       ·单克隆抗体中和效价测定第32-33页
       ·western blot分析第33页
       ·间接免疫荧光第33页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第33-34页
     ·重组蛋白E0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第34-35页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4页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第34-35页
       ·中和实验第35页
   ·结果第35-38页
     ·病毒TCID50测定结果第35页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第35页
     ·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第35页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的测定第35-36页
     ·单抗的中和实验检测结果第36页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第36-37页
     ·多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第37-38页
     ·多克隆抗体中和实验结果第38页
   ·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BVDV实验感染小鼠的研究第40-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试剂及主要仪器第40页
     ·病毒第40页
     ·实验动物第40页
     ·动物的准备第40-41页
     ·RT-PCR检测第41页
     ·病毒分离第41页
     ·组织病理的检测第41页
     ·免疫组化第41页
   ·结果第41-45页
     ·RT-PCR检测结果第41-43页
     ·病毒分离第43页
     ·组织病理的检测结果第43-44页
     ·免疫组化结果第44-45页
   ·讨论第45-46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历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7N9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及H7N9和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候选疫苗株的构建
下一篇:猪瘟病毒NS3蛋白与宿主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