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选题缘由、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三) 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 农村政策宣传 | 第14-16页 |
(二) 计划生育宣传 | 第16-18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8-23页 |
(一)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三) 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一)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第一章 十里岗村计划生育宣传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一、十里岗村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页 |
二、十里岗村计划生育宣传的现状 | 第25-33页 |
(一) 占比较大的宣传投入 | 第25-26页 |
(二) 类别众多的正面宣传内容 | 第26-28页 |
(三) 各具特色的宣传渠道 | 第28-31页 |
(四) “声势型”为主的宣传方法 | 第31-33页 |
三、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十里岗村计划生育宣传的新变化 | 第33-36页 |
(一) 宣传阵地得到强化 | 第33-34页 |
(二) 宣传环境得到优化 | 第34页 |
(三) 宣传形式更加多样 | 第34页 |
(四) 宣传内容更为丰富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十里岗村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宣传的接受情况和诉求 | 第36-44页 |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介绍 | 第36-38页 |
(一) 个人情况 | 第36-37页 |
(二) 家庭情况 | 第37-38页 |
二、调查样本对当地计划生育宣传的接受情况及诉求 | 第38-44页 |
(一) 调查样本对当地计划生育宣传的接受情况 | 第38-39页 |
(二) 调查样本对当地计划生育宣传的诉求 | 第39-44页 |
第三章 十里岗村计划生育宣传存在的问题 | 第44-49页 |
一、宣传内容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一) 宣传内容的选材性质单一 | 第44-45页 |
(二) 宣传内容的更新不及时 | 第45页 |
(三) 宣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 第45页 |
二、宣传渠道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一) 大众媒介宣传渠道对计划生育的关注度不高 | 第45-46页 |
(二) 组织宣传渠道总体宣传水平有待提升 | 第46-47页 |
(三) 人际宣传渠道普遍存在“噪音”问题 | 第47页 |
三、宣传方法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一) 不具有系统连贯性 | 第47-48页 |
(二) 未结合宣传对象心理需求 | 第48页 |
(三) 地方特色体现不明显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十里岗村计划生育宣传的改进建议 | 第49-54页 |
一、创新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理念 | 第49-50页 |
(一) 结合最新的时政背景来宣传计划生育 | 第49页 |
(二) 结合最新的计生热点来宣传计划生育 | 第49-50页 |
(三) 结合宣传对象的关注点来宣传计划生育 | 第50页 |
二、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渠道的实效 | 第50-52页 |
(一) 大众媒介宣传应平衡需求与供给 | 第50-51页 |
(二) 组织宣传应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 第51页 |
(三) 人际宣传应增强真实性和客观性 | 第51-52页 |
三、探索新颖系统的宣传方法 | 第52-54页 |
(一) 变“声势型”宣传为服务型宣传 | 第52页 |
(二) 变灌输式宣传为沟通式宣传 | 第52-53页 |
(三) 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品的开发力度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