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9页 |
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建议及其各国及地区监管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9-13页 |
·国际组织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建议 | 第9-12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体系和评估标准的建立 | 第9-10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政策建议以及实施方案 | 第10-11页 |
·G-SIFI的处置框架的提出 | 第11-12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改革行动 | 第12-13页 |
·美国 | 第12页 |
·欧盟 | 第12页 |
·英国 | 第12页 |
·中国 | 第12-13页 |
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 | 第13-14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及评估标准 | 第14-18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 | 第14-16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 | 第16-18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系统性风险 | 第18-20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负外部性 | 第20-21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 第21页 |
3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 | 第21-30页 |
·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 | 第22页 |
·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框架 | 第23-24页 |
·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 | 第24-28页 |
·跨机构维度—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工具 | 第24-25页 |
·跨时间维度—逆周期工具 | 第25-27页 |
·杠杆率限制 | 第27-28页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宏观审慎监管 | 第28-30页 |
4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有效处置机制 | 第30-34页 |
·处置机构 | 第30-31页 |
·处置权力 | 第31-32页 |
·一般处置权力 | 第31页 |
·转移资产负债的权力 | 第31-32页 |
·桥机构 | 第32页 |
·采取自救机制的权力 | 第32页 |
·可处置性评估 | 第32-33页 |
·恢复与处置计划 | 第33-34页 |
·恢复计划 | 第33页 |
·处置计划 | 第33-34页 |
·信息获得与信息分享 | 第34页 |
5 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建议 | 第34-38页 |
·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规模、业务复杂性和风险关联度 | 第34-35页 |
·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规模及业务复杂性 | 第34-35页 |
·减少金融市场及机构的风险关联度 | 第35页 |
·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 | 第35-36页 |
·建立并且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危机处置机制 | 第36页 |
·建立有效跨境协调机制强化国际合作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