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选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关于金属材料内裂纹修复性研究进展的概述 | 第12-27页 |
| ·关于内裂纹/空洞闭合的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 ·金属材料内裂纹/空洞修复愈合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内裂纹/空洞的愈合模拟 | 第20-22页 |
| ·材料模拟发展概述和 CA 模拟发展现状 | 第22-27页 |
| ·研究内容和可行性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7050 铝合金热塑性压缩流变行为的参数辨识 | 第29-35页 |
| ·物理实验方法 | 第29页 |
| ·热压缩流变应力模型的研究 | 第29-3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7050 铝合金高温流变应力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基于 CA 法的金属材料内裂纹模型 | 第35-50页 |
| ·CA 法的定义 | 第35-38页 |
| ·CA 的发展历程 | 第35-37页 |
| ·CA 法的基本构形 | 第37-38页 |
| ·含内裂纹的初始母相组织模拟 | 第38-49页 |
| ·奥氏体母相晶粒长大规则 | 第38-40页 |
| ·基于 CA 法的初始组织模拟 | 第40-42页 |
| ·模拟晶粒与实际晶粒的比较结果 | 第42-44页 |
| ·含内裂纹试样的制备方法描述整理 | 第44-48页 |
| ·三种不同内裂纹形式的 CA 编制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动态再结晶条件下的裂纹愈合模型 | 第50-67页 |
| ·拓扑学概念和历史 | 第50-54页 |
| ·元胞的拓扑变形机制 | 第50-51页 |
| ·元胞的变形行为模拟研究 | 第51-54页 |
| ·动态再结晶 | 第54-58页 |
| ·再结晶形核模型 | 第54-56页 |
| ·位错密度增长模型和晶粒的长大模型 | 第56-58页 |
| ·CA 模型中内裂纹区域的再结晶 | 第58-63页 |
| ·裂纹愈合的能量论总结 | 第58-59页 |
| ·内裂纹“固-气”表面能概念 | 第59-60页 |
| ·不同区域的晶粒长大驱动力模型 | 第60-61页 |
| ·裂纹修复过程中的的空位效应 | 第61-62页 |
| ·基于 MFC 框架的动态再结晶条件下 CA 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 ·基于 CA 法的裂纹愈合框架 | 第63-65页 |
| ·基本假设 | 第63-64页 |
| ·程序流程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裂纹愈合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7-7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CA 法裂纹愈合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75页 |
| ·基于 MFC 的 Windows 软件窗口开发界面 | 第67-68页 |
| ·不同晶粒度大小的奥氏体母相组织 | 第68-69页 |
| ·动态再结晶裂纹愈合模拟分析 | 第69-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