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能力视角的大学组织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21-45页 |
·组织创新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关于组织创新的定义 | 第21-24页 |
·关于组织创新的动因 | 第24-26页 |
·关于组织创新的模式 | 第26-28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28-30页 |
·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30-31页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1-42页 |
·资源基础理论 | 第31-35页 |
·资源依赖理论 | 第35-38页 |
·组织资本理论 | 第38-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3 大学组织创新的理论框架与概念界定 | 第45-74页 |
·大学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45-55页 |
·资源与能力的分析框架 | 第45-50页 |
·大学资源与能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 第50-55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理论框架建构 | 第55-64页 |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大学竞争范式 | 第55-58页 |
·组织资本观的动态能力 | 第58-62页 |
·组织创新—组织资本—动态能力内在关联模型 | 第62-64页 |
·大学组织创新内涵与要素分析 | 第64-72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内涵界定 | 第65-68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要素分析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4 大学组织创新的动力与阻力分析 | 第74-98页 |
·大学的组织特性分析 | 第74-80页 |
·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 | 第76-77页 |
·大学组织的使命特性、结构特性和文化特性 | 第77-80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动力分析 | 第80-87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内部动力 | 第80-82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外部动力 | 第82-84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动力结构与机制 | 第84-87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阻力分析 | 第87-96页 |
·大学组织内部的组织惯性作用 | 第88-92页 |
·高等教育场域的组织同形作用 | 第92-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5 大学组织创新的模式分析与模式选择 | 第98-124页 |
·大学组织创新的模式分析 | 第98-114页 |
·使命主导型组织创新(M-SCS模式) | 第99-101页 |
·知识主导型组织创新(K-SCS模式) | 第101-103页 |
·政府主导型组织创新(G-SSC模式) | 第103-105页 |
·市场主导型组织创新(M-SSC模式) | 第105-107页 |
·案例分析 | 第107-114页 |
·我国大学组织创新的模式选择 | 第114-120页 |
·大学组织创新模式选择的价值取向 | 第114-118页 |
·大学组织创新模式选择的基本策略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4页 |
6 大连理工大学组织创新案例分析 | 第124-139页 |
·学校概况 | 第124-125页 |
·战略创新 | 第125-129页 |
·结构创新 | 第129-132页 |
·文化创新 | 第132-133页 |
·案例评价 | 第133-13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本研究的结论与贡献 | 第139-142页 |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作者简介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