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引言第16-17页
第1章 导论第17-40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选题的背景第17-18页
     ·选题的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9-3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24-2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5-29页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29-31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页
   ·核心概念第32-40页
     ·民办院校第32-34页
     ·管理第34-35页
     ·管理体制第35-36页
     ·创新第36-38页
     ·管理创新第38-40页
第2章 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第40-57页
   ·民办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40-42页
     ·民办教育的兴起第40-41页
     ·民办教育的发展第41-42页
   ·民办教育在我国的发展阶段第42-47页
     ·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期第42-44页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井喷期第44-46页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分化期第46-47页
   ·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7-52页
     ·缺乏对民办院校性质、定位和作用的理性认识第47-48页
     ·缺乏系统、健全的法律体系支撑第48-49页
     ·产权界定不清,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第49-50页
     ·经营不善,管理不到位第50-51页
     ·政府对民办院校的管理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第51-52页
   ·民办教育管理体制的选择机制第52-57页
     ·办学模式多样决定了民办院校的特色第52-53页
     ·民办院校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第53-54页
     ·建立个性化的教育模式第54-55页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第55-57页
第3章 发达国家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研究第57-71页
   ·发达国家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性质第57-59页
     ·通过宏观调控规范私立学校办学行为第57页
     ·通过财政资助与财务审计保证民办院校发展第57-58页
     ·民办院校有充分的自主权第58-59页
   ·发达国家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模式第59-64页
     ·中央集权制管理模式第59-60页
     ·地方分权制管理模式第60-62页
     ·中央和地方混合制管理模式第62-63页
     ·规范式管理模式第63-64页
   ·发达国家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构架第64-68页
     ·地方分权的民办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构架第64-66页
     ·中央集权的民办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构架第66-67页
     ·中央与地方共管的民办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框架第67-68页
   ·发达国家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可借鉴之处第68-71页
     ·民办院校的管理体制第68页
     ·民办院校的类型定位第68-69页
     ·民办院校的经费来源第69-70页
     ·政府对民办院校的扶持政策第70-71页
第4章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第71-80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社会学视角第71-73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理论支撑第71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假设第71-72页
     ·社会学视角中的民办院校体制创新第72-73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教育学视角第73-75页
     ·民办院校的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73-74页
     ·民办院校与公立高校应形成良性竞争第74-75页
     ·民办院校拓展了我国高等教育空间第75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管理学视角第75-80页
     ·管理学理论与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第75-76页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第76-77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与管理模式第77-80页
第5章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设计第80-100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第80-84页
     ·民办院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第80-81页
     ·民办院校管理的制度环境第81-83页
     ·民办院校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第83-84页
     ·民办院校资源配置的实践导向第84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逻辑框架第84-90页
     ·民办院校法人管理机制的组织形式第85-86页
     ·民办院校管理机制的重构第86-87页
     ·完善民办院校的监督机制第87-88页
     ·合理构建内部权利制衡机制第88-90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第90-93页
     ·民办院校的定位分析第90-91页
     ·民办院校的组织结构分析第91-92页
     ·民办院校的研究类型分析第92-93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第93-100页
     ·民办院校的公益性原则第93-94页
     ·民办院校的公益性行为第94-95页
     ·民办院校公益性的理论解释第95-97页
     ·民办高等教育深层次公益性分析第97-100页
第6章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途径第100-135页
   ·构建中国特色的民办院校教育体系第100-106页
     ·高等教育类型的重新划分第100-101页
     ·民办院校的理想定位第101-103页
     ·未来民办院校的发展模式第103-105页
     ·董事会运作模式创新第105-106页
   ·创新民办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第106-112页
     ·民办院校教学体系创新的基本原则第107-108页
     ·民办院校教学体系创新的主要策略第108-110页
     ·民办院校教学体系创新的多样化发展第110-111页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辩证关系第111-112页
   ·创新民办院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第112-119页
     ·创新民办院校资产管理制度第112-116页
     ·创新有效的民办院校贷款管理机制第116页
     ·创新民办院校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第116-118页
     ·创新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与财务运行机制第118-119页
   ·创新民办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第119-123页
     ·民办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地位第119-120页
     ·民办院校人事管理的特点第120页
     ·民办院校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第120-121页
     ·竞争机制下的民办院校完全聘任制度第121-122页
     ·按照国际惯例制定民办院校校长遴选制度第122-123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路径第123-127页
     ·建立年薪制的激励机制第123-124页
     ·年薪制存在的问题第124-125页
     ·年薪制方案的设计第125-126页
     ·年薪制的适用性分析第126-127页
   ·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的政策研究第127-135页
     ·模糊的政策环境与营利性民办院校隐性化第127-129页
     ·政府立法“分类管理”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院校第129-130页
     ·财政资助高层次、大规模民办院校的经营第130-132页
     ·创新民办院校经营的市场机制第132-135页
第7章 建立民办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机制第135-148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机制的文化积淀第135-139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机制与隐性课程理论第135-137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机制与校园文化建设第137-138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机制与社团建设第138-139页
   ·民办院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管理创新第139-142页
     ·民办院校学习型组织创新的理论基础第139-140页
     ·民办院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观念创新第140-141页
     ·民办院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模型第141-142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机制的职业要求第142-144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与职业道德第142-143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与职业道德建设第143页
     ·民办院校立德树人与职业道德修养第143-144页
   ·辽宁财贸学院立德树人案例分析第144-148页
     ·民办院校社会工作理念创新第144-145页
     ·创新心理咨询的技能与方法第145-146页
     ·将学校工作注入日常校园生活第146页
     ·更多地关注存在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第146-148页
结论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下一篇:洛阳中石化公司技能操作人员薪酬激励研究